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再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以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8 03:02

  本文选题:寒山诗 + 译者模式 ; 参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摘要】: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与翻译策略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Abstract]:The spread of Han Shan poetry in the English world is an important case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hile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going out" in Chinese literature, Han Shan poetry is regarded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going ou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 seldom studied by scholars. Undoubtedly,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ll deepen our rethinking and repositioning of the translator's mod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going abroad" in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胡安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重塑英语世界中的中国形象——中国文学典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渝教人〔2011〕65号)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毅衡;;加里·斯奈德翘首东望[J];读书;1982年08期

2 毛凌滢;;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与译者汉语文化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3 章艳;;文化翻译中的“调和兼容”——哈金非母语文学创作对中译外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4 许钧,高方;“异”与“同”辨——翻译的文化观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区抴,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加里·斯奈德面面观[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6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7 黄友义;;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8 许钧;;翻译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9 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耿强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昌玲;从解释学法则看译者身份的转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王安原;吉哲民;;对译者角色——“隐身”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朱慧芬;;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的“老字号”英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s,

本文编号:1904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04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