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评述
本文选题:文学理论 + 跨文化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正当代文学理论学科,呼应于"全球化时代",已酝酿出跨越传统文学学科研究自身、跨文化的知识生产场域;中国文学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穿越诸多学科论域的界限,获得本土性的问题意识和自觉、自主的表达话语。2011年10月29—31日,"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
[Abstract]:The subject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present age is echoing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has brewed a knowledge production field that crosses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o study itself and cross culture;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passed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many disciplin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as acquired native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expression discourse,.2011 year 10 From 29 to 31, the Symposium on "Literary Theory: inter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分类号】:I0-03;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平;;中国音乐人类学的双重难题——跨学科、跨文化的困惑[J];音乐探索;2011年01期
2 李幼蒸;;中国符号学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3 乐黛云;跨文化、跨学科文学研究的当前意义[J];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4 董馨;比较诗学与文论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颖;;跨学科和跨文化批评视角下的文学重建——评比较文学新书《文学》[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竞文;文学理论建构各家说[J];文艺研究;1989年01期
7 ;文学院高凯征、王纯菲教授喜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张云鹏;“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转向”专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董馨;文学性探究与文学理论的建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三联之叶[J];读书;198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4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宏宇;跨文化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文学所“学科学术前沿报告”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4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6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7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9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10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3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10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2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谌岍;国际化企业的跨文化团队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彭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台资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井上博文;企业文化会超越国家文化吗?[D];四川大学;2005年
6 谢萍;小学英语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克永;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9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0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