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对门类艺术学的促进作用——以戏剧戏曲学为例
本文选题:艺术学理论 + 门类艺术学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6期
【摘要】:艺术学理论以某一个或者几个门类艺术规律为基础甚至以艺术整体的发生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开展对门类艺术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其最终成果必须上升到对于各艺术门类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层次,是"求同"。门类艺术学以个体或者本门类艺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某一门类艺术的特殊问题,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依然停留在个体之上,而且更加关注于本门类区别于其他门类的特点,是"求异"。因此,作为二者之间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相互依托、相互影响的关系,艺术学理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门类艺术学来说不但不是一种研究的重复浪费,反而可以弥补门类艺术学本身的不足,拓宽门类艺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门类艺术学探索未知或不成熟领域时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本文以具体的门类艺术——戏戏剧曲学为例,解析艺术学理论的发展对其艺术性再认识、艺术的综合性赏析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积极的深层理论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art is based on the laws of one or more categories of art, and even takes the law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ar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so as to carry out the refining and summing up of the theory of the category of art. The final achievement must be raised to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universal value for each category of art, which is "seeking common ground". The subject of genre art is the individual or the art of this category, and what is studied is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a certain category of art. The research results thus formed remain above the individual,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egor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ategories. It's "seeking difference". Therefore, as a general and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mutual dependence of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art is not only a kind of repeated waste of research, On the contrary, it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art study itself, wide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art, and have the univers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methodology when exploring the unknown or immature field of the subject art. Taking the specific genre of ar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art to the re-understanding of its artistry, the comprehensive appreciation of art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etc.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文田;;戏台对联趣谈[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7年03期
2 查洪德;二十世纪元代文学之宏观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6期
3 凌继尧;;美学,艺术学和门类艺术学[J];艺术百家;2007年05期
4 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发成;;对一般艺术学研究现状的考察与反思——以2004—2008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对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谦;;艺术学理论研究与门类艺术学研究的重叠与区分[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3期
3 吴衍发;;试论当下社会语境中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功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3期
4 王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主攻方向——以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两个问题为切入点[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张兰芳;;艺术学理论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J];美与时代(下);2012年10期
6 曾军;;2012:文艺学的回望与前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曾军;;2011年文艺学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查洪德;;元代文学史研究再审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杨华;论社会文化大转型对元代文学的影响[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法;;中国现代学术语汇的困局——以艺术学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凤玲;元代散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筱南;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丽芳;顾瑛心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腰蓝;何中的生平与社会网络[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晓航;顾瑛与玉山雅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韦德强;元代中后期诗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梁静雯;关汉卿戏剧在元初的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义;王一卉;;西方音乐史编纂学理论三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云路;;《读书杂志》方法论浅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3 彼得·冯·门施;祁德贵;;论博物馆学的方法论[J];中国博物馆;1994年04期
4 张镇寰;;真理与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辩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杨莉萍;;论当代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背景、动因与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6期
6 张广智;;为了寻求真谛——读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7 王进进;;文学研究方法钩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丽;;艺术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9 伍国栋;;得失有三思 皆可以为鉴——民族音乐学理论及方法传承反思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黄智扬;;现象学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芮国强;;行政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及其方法论意蕴[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史研;;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高峰强;;论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确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赵宏;汪浩;;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组织性及其方法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6 王应云;唐建初;;汉语格律诗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乐明;;工具理性主义及其批判——兼论经济理论的评价标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严跃成;阿肯江.托乎提;吉尔格;;谈结构力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A];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蕾蕾;;翻译《文化地理学手册》,理解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余寿文;;固体力学史与方法论的几点注记[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法论与科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宝丽娜;倡导建立“现代中国学方法论”的重要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刘堡;邓小平关于党领导统战工作的方法论[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5 侯且岸;“西方文明的本土化”[N];学习时报;2006年
6 曹恺予;一本杂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张保振;管理三题[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富民强市需要新的方法论[N];益阳日报;2008年
9 李秀宝 李桢盛 张长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N];解放军报;2003年
10 韩庆祥;研究马克思: 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立平;居民消费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韩静;对当代建筑策划方法论的研析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5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梁敏;协举方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何越磊;沙堆模型复杂性现象及自组织临界性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张璐;批评文体学[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兵;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探析[D];中南大学;2006年
2 陈雨;冷峻的光芒[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善根;法社会学理论资源的梳理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文明;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探析[D];湘潭大学;2005年
6 王永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论[D];中南大学;2005年
7 秦成柱;经济分析方法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06年
8 曹伟;从关联翻译理论看翻译的基本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10 郭艳英;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法论与理论根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3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0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