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行为与文学阐释
本文选题:话语行为 + 文学话语 ; 参考:《文学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在文学研究领域,话语行为理论与现代解释学是内在贯通的,二者相互发明、相互补充,共同为文学意义阐释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当研究者将关注焦点从话语表述转向话语行为,也就势必导致研究方法的根本转变:从认识论转向存在论。于是,话语的行为方式也就成为人的存在方式,话语构建的世界则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对话语及其话语所构建的世界的理解,恰恰成为对人自身生存可能性的探访。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search,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behavior and modern hermeneutics are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and they both invent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together provide a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When researchers shift the focus from discourse expression to discourse behavior,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research methods: from epistemology to existentialism. As a result, the behavior of discourse becomes the way of existence, and the world constructed by discourse becomes the spiritual home of human beings.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and the world constructed by discourse is just a visit to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existence.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童敏;以对话为核心的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吴胜利;;《厄舍古屋的倒塌》叙述者之主题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任媛媛;;浅析空间叙事理论及其在《河湾》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皓s,
本文编号:2004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0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