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主义“表现美”及其图像意识内涵
本文选题:现代主义 + 表现美 ; 参考:《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摘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以及抽象派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其审美形态不是传统的"再现美"而是"表现美",它是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创造,一种具有独立自足的形式有机体的美,这种审美体验昭示出现代城市大众已抛弃了有距离观赏、品味的传统审美习惯,而按照新奇、轰动、同步、渴望行动来组织社会和审美反应;在现象学层面上,从图像表象角度审视现代主义的图像意识内涵,不仅可以深化对现代主义艺术审美内涵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揭橥它们为什么采用复合视点法的缘由。
[Abstract]:With cubism, futurism and abstraction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modernism, its aesthetic form is not traditional "reappearance beauty" but "expressive beauty", which is created according to the artist's inner aesthetic feeling logic.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an independent, self-contained form of organism shows that the modern urban masses have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habits of distance appreciation and taste, and in the novel, sensational, synchronous, From the aspect of phenomenology, it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modernism art, but also examine the image consciousness connotation of modernism from the angle of image representation.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xplain why they adopt the compound viewpoint metho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转向’与视觉文化研究”(项目号08CZW007)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视觉文化转向与当代美学的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伟胜;;现代主义“图像表象”的身体转向[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肖伟胜;;“表现说”的谱系、内涵及其身体转向[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3 胡安定;肖伟胜;;后印象派“抽象美”的初创与主体意志的胜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9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妍妍;试论具象油画语言的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伟胜;;郭沫若浪漫诗学的现代性批判[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鹏举;;科学技术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6年12期
2 冯建明;西方艺术中现代主义的兴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霞;;浅论浪漫型艺术的现代转型[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4 李丁;袁奕;;论现代主义艺术对设计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5 党大伟;论西方工业文明的衰退对现代主义艺术消亡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伟;;文化转向中“形式与内容失去挑衅性”质疑[J];理论与创作;2009年03期
7 江涛;;由拼贴语言解读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与平面性特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张强;陈宇飞;;20世纪西方艺术——三大驱动力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刘_g;;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陈湘生;上帝死了之后──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宗教精神的整体契合[J];理论与创作;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2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瑞芸;;西方艺术史论的基本形势及我们的思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毅(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状况[N];甘肃日报;2006年
2 黄辉;伦敦春拍,风向哪儿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何林军;现代主义艺术精神论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王端廷;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异同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6 徐佳;维也纳1900:从传统走向现代[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周海燕;诚轩秋拍:油画雕塑可圈可点[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刘法民;丑艺术不等于恶心艺术[N];文艺报;2006年
9 史晶楠邋本报记者;天价当代艺术莫非只是垃圾[N];中国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梁婷;艺术走进游戏时代?[N];深圳特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2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3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5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6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远波;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思潮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徐晴;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艺术观[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严智龙;语言的逻辑[D];天津美术学院;2004年
5 周江平;艺术走向消亡吗?[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杨博;从表现主义之争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形式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谭德生;艺术的转折[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卢晓;艺术的终结与转型[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董妍;综合造型艺术的符号表达[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赵炎;现实的批评与超现实的虚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037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3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