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复返的浪漫——纪念M.H.艾布拉姆斯
[Abstract]:M. H., who died this year. Abrams is a rare figure in the western literary theor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four elements" summarized in his theory is regarded as an Aristotelian academic premise. Has been misappropri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without deep reflection a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all literary phenomena. Once Abrams's basic academic training background and dialogue context are revealed and the historicist philosophy on which he relies, it is clear that his work Mirror and Lamp is not a pure theoretical work. The intention behind it is to preserve and restart the vitality of western tradition by comb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ideas and cultural history. Abrams's research mode of returning to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classical careful reading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reelucid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宁;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2 金永平;;艾布拉姆斯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永平;;艾布拉姆斯是“新批评”吗?——与陈晓明教授商榷[J];东岳论丛;2015年05期
2 赵国柱;夏桐枝;;论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作用——兼谈勒奎恩《黑暗的左手》的意义建构过程[J];中国轻工教育;2012年01期
3 邓庆昭;;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因素[J];太原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金永平;;艾布拉姆斯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亮;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性真实”论[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鸥;;德勒兹的“块茎说”对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的挑战[J];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2 罗务恒;文学批评的“艾布拉姆斯现象”——评《镜与灯》[J];外国文学;1987年11期
3 王宁;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理论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1期
4 周宪;艺术四要素理论与西方文论的演变——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5 周劲松;;解构的天使——阿布拉姆斯论解构[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6 王宁;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7 李玉臣;孟凡静;;艺术活动的第五个基本要素[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韩加明;;《诺顿英国文学选集》版本演变述评[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2期
9 王晓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10 肖丽君;建立文学批评的立交桥——西方艾氏与基氏文艺批评理论图之比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永平;;艾布拉姆斯在国内的传播与接受[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庞婧;杨涛;;星际迷航2[J];大众电影;2011年12期
3 灰原;;J·J·艾布拉姆斯 专业的全方位“怪咖”[J];东方电影;2013年06期
4 孙丰蕊;;艾布拉姆斯四因素理论例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5 周宪;艺术四要素理论与西方文论的演变——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罗务恒;文学批评的“艾布拉姆斯现象”——评《镜与灯》[J];外国文学;1987年11期
7 ;《超级8》将会在2011年上映[J];科学大观园;2011年15期
8 张婧;;文学经典的诸种观点简述[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马焕军;;论作者[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2期
10 杨海鸥;;德勒兹的“块茎说”对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的挑战[J];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劲松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艾布拉姆斯论解构——倾听人文主义守望者之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高继海;艾布拉姆斯:百岁的老派批评家[N];文艺报;2012年
3 编译 黎文;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迎来百岁生日[N];文汇报;2012年
4 王宁;艾布拉姆斯和《镜与灯》[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里土;“艾布拉姆斯”重现战场[N];中国国防报;2003年
6 唐黎标;电脑算命谁算谁的命[N];西部法制报;2006年
7 通讯员 游泽宇;帮助网瘾青少年变成网创人才[N];长江日报;2007年
8 里土;“艾布拉姆斯”:伊拉克不是轻松秀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冯俊扬;美国上下反思越战找出路[N];中国国防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4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6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