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海派艺术的现代性论辩

发布时间:2018-10-12 07:06
【摘要】:海派艺术不是现代派艺术,而是具有现代性属性的艺术。作为现代派的艺术,特别强调风格的时间性,而作为海派的艺术,则主要强调其风格的地域性。如果说,对作为艺术的现代派来说,是一种空间的时间结构,呈现的是一种时间状态;那么,对作为艺术的海派来说,则是一种时间的空间结构,呈现的是一种空间状态。就这种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派艺术的运动是一种纵向的时间轴运动,海派艺术的运动则是一个横向的空间轴运动,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空间与时间共同生成的复合轴运动。海派艺术的现代性属性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具有适应性和前沿性能力的属性,一种特殊的创新性——具有市场意义的创新能力。海派艺术的这种味道“制造”了海派艺术的魅力——不仅与中国艺术,而且是与世界艺术的差异与距离的魅力。
[Abstract]:Shanghai art is not modern art, but modern art. As a modernist art,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timeliness of style, while the art of Shanghai school emphasizes the regionality of its style. To the modernists as art, it is a time structure of space and presents a state of time; then, to the art of Shanghai school, it is a kind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time and presents a state of space. In this sense, the movement of modern (ideological) art is a vertical time-axis move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Shanghai art is a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spatial axis, or, to be exact, a movement of the horizontal spatial axis. It is a kind of compound axis motion that space and time produce together. The modernity attribute of Shanghai School of Art is an attribute with adaptability and frontier ability to modern society, and a special innovation--innovation ability with market significance. This taste of the art of Shanghai creates the charm of the art of Shanghai-not only with Chinese art, but also with the difference and distance of art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大学艺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艺术学学会;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斤夫;;文学“特区”与海派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陈晔;;承继、流变与创新:海派绘画与近代上海文化[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3 黄乐琴;;鲁迅论海派[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4 李楠;;四十年代海派都市文学的走向——由两篇小说佚文说开去[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 张滢莹 何晶;作家使命与海派精神[N];文学报;2012年

2 郭学勤;宁波籍电影家与“海派”文化[N];文艺报;2006年

3 记者 陈熙涵;海派文学为南方审美提供了坐标[N];文汇报;2010年

4 王琪森;上海·“1912年现象”论[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京派”“海派”再来一场文学之争?[N];工人日报;2010年

6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京派与海派[N];文汇报;2003年

7 王琪森;怀旧的人文价值和历史语境[N];文学报;2006年

8 邓金明 上海大学文学院;海派文学中的“上海时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钱乃荣;重读鲁迅论海派[N];东方早报;2012年

10 陈墨;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景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琳;变异与重组:海派文学的历史转型研究(1927-1937)[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艳霞;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唯美—颓废”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潇;海派书法形成与现状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铮;“酒吧”与“弄堂”建构的“新海派”小说风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红英;社交舞与海派作家笔下的浮华都市[D];厦门大学;2009年

5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任静;海派女作家笔下的上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小亮;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爽;“回不去的家”—30年代京派海派文学的“还乡情结”[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若虚;书写不同的现代性:京派与海派(1930-1937)[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韩庆芳;抗争命运的三重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65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65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