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围剿”与小说“生存危机”
[Abstract]:Visual culture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with its "intuition", "entertainment" and "consumption". And then the existence of the novel formed an all-around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The cultural compulsion led by image thinking and commodity consumption logic made the novel different from the printing age in the visual culture era. On the one hand, this change is the adaptive adjustment of the novel style to adapt to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the expression of the crisis of existence of the novel. The "economism" in the novel creation, the "deliciousness" of the readers and the "childish" tendency of the novel text are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crisis that the novel faces under the control of visual culture. The spirit of survival concern and life reflection pursued by the novel is losing.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研究项目“视觉文化转向与当代小说观念”(2011SJD750016)
【分类号】:I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雷达;;现在的文学最缺少什么[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3 徐兆武;;极刑背后的空白——论《檀香刑》的主体和主题缺失[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孙薇;;时尚杂志消费主义倾向的符号学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2 任建东;;网络游戏的道德资源性分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童恒萍;;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廖卫华;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D];暨南大学;2010年
9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米英;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主体性诉说:《紫颜色》的叙事策略[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1期
2 梁晓声;;中国当代作家经济状况[J];经济世界;1998年11期
3 潘军;;答何锐先生问[J];山花;1999年03期
4 J·希利斯·米勒 ,王逢振;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5 朱国华;电影:文学的终结者?[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6 杨剑明;论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美学特性[J];戏剧艺术;1998年01期
7 李建军;尴尬的跟班与小说的末路——刘震云及其《手机》批判[J];小说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生健;;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困惑[J];东南文化;2007年02期
2 陈宇;;谈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职美术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惠红;;视觉文化时代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8年05期
4 孙士余;;视觉文化之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马菁汝;;图像时代的挑战[J];艺术市场;2008年12期
6 孙勇;;强迫·打击·震惊——视觉文化研究的几种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朱其;;与快乐主义的博斗和反讽——关于陈文令雕塑的自我主题[J];大美术;2006年08期
8 孟凯;盛卫国;;视觉文化时代人的生存样态分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黄娟;;浅谈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赵晓芳;;文学期刊图像化的策略及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N];解放日报;2004年
2 心怡;视觉文化时代与广告创意[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史兆阳;视觉文化时代与广告创意[N];中华新闻报;2005年
4 汪政;小说的快乐主义原则[N];文学报;2001年
5 孟岗;读者“死”了,观众“活”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杨小民;韩丛耀和他的《图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王大根;“读图时代”的美术教育[N];文汇报;2003年
8 ;走出新闻娱乐化的泥潭[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金贞权;小千时尚淘宝店:创新服装经营模式[N];中国服饰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芬 资料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中国正在发生性革命?[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欢荣;伊壁鸠鲁派灵魂治疗的“药”和“药引”[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红媛;波普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蓉荣;视觉文化时代的地理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波;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图像化及其审美取向[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朝洁;走向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峗;视觉文化对教育传播若干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玲玲;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广告艺术[D];厦门大学;2006年
6 张搴;视觉文化时代语境下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D];江南大学;2009年
7 高娟;当代图文书启示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晓莉;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美术教育价值转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范小虎;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苏州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陈丹妮;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品牌符号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6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7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