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本审美的文学批评理论:评《文学独创性》
[Abstract]:Literary originality is a literary theory by Derek Artez, professor at York University and literary critic. The book embodies the author's uniqu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 emphasizes the originality of literary language and form, emphasizes the life of literary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nd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on literary criticism.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reflects the tendency of literary criticism to return to the text. In the trend of social,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originality represents the pursuit of beaut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artistic charm in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WW02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033】 中国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HIT.HSS.2009039】资助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旗;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王恒;;时间是与他者的关系——从《时间与他者》解读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杨秀媚;;“他者”眼光下的自我言说——近年来国内有关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顾红亮;;孔子儒学的他者哲学维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宋晓杰;;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支点及其特质——以他者与征候为理论断面[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小亮;;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幻灭[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03期
7 赵轩;;潜藏在镜中的自我——浅析《呼啸山庄》中的镜像[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李杰;;“他者”问题与文学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纪颖;;寻找光明的使者——试析西方女性主义作家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荣睿;;埃米莉:一个他者的被害生涯——《玫瑰献给埃米莉》的女性主义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凌云;;论保护[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蔡婷婷;;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感关系透视黛西·费伊的存在价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林丽贤;;幻想监狱: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东西方想象力的束缚[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小勤;;中国传媒对“他者”的再现:《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之内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Alberto Melloni;;他者的挑战(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可 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边疆:告别他者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关凯;从民族的眼光看世界:他者与别处[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黑龙江大学 孙庆斌;他者视域中的主体性向度[N];光明日报;2009年
4 谢韬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问题研究所;理论与方法:美国政治研究的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澳洲蒙纳士(Monash)大学经济系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访问教授 黄有光;快乐、幸福与环保负责的快乐国家指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何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关于西方世界衰落与他者崛起的预言[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马连鹏;立命于文化江山[N];中国经营报;2011年
8 演讲人 蔡德贵;和解他者的信仰[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韩书堂;“中和”观念与开放的民族性[N];文艺报;2011年
10 曹卫东;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与世界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勇;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晓燕;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建;罗琳的“隐身衣”[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5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张平;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及反东方主义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琼华;《黑暗的心》所体现的康拉德的帝国主义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奕;双重他者的声音[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曹英慧;[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8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7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