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代解释学与青年诗人马克思

发布时间:2018-11-01 15:00
【摘要】:当代解释学在"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谬误"与"意图谬误"之间区分出"阐释文本"与"利用文本",在客体文本与主体阐释二元关系之"限"与"度"问题上,钟摆于"解构主义"与"还原主义"之间。伟大的历史经典,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在"曲解"摆脱文本有效阐释之"利用"作为历史普遍适用形式,无不面临挑战与颠覆。让经典"永远沉默"与"生命全息还原"为当前偏离历史地解读经典文本以再现其真实意义之极端倾向。在原教旨民粹主义与自由主义双向夹击中,真实地解读青年马克思歌颂撒旦的诗篇,捍卫后马克思文本在历史张力中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焕发其指向未来解放,实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固有批判活力,是当代解释学不容推卸的使命。
[Abstract]: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distinguishes between "author's intention", "text intention", "reader fallacy" and "intention fallacy" between "interpretive text" and "use text". Between deconstruction and reductionism, the object text and the subject explain the "limit" and "degree" of the dualistic relation. The great historical classics, from Confucius to Marx, are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subversion in "misinterpre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as a universal form of historical application. Let the classic "forever silence" and "the holographic restoration of life" be the extreme tendency to interpret the classic text away from the history in order to reproduce its true meaning. In the bidirectional attack of fundamentalism and liberalism, the author truly interprets the poems of young Marx praising Satan, defends the authority and interpretation validity of post-Marx 's text in the historical tension, and coruscates it to the future liberation. Realizing the inherent critical vitality of human universal value is the mission of modern hermeneutic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吴建芳,赵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邹铁军;论海德格尔的此在解释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6 徐岚;译者的创造性与受约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王媛媛;;诠释学中的诠释限度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解释学视角[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李兵;解释学研究范式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佳林;火焰中的玫瑰——解读《玫瑰之名》[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2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4 侯静敏;论课程的过程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安军;隐喻的语境分析与科学解释[D];山西大学;2003年

6 李建功;中国资本市场的混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萍;洗钱罪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兼答段忠桥教授[J];学术月刊;2006年04期

2 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3 程家明;;整体观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观[J];哲学研究;2006年06期

4 郭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J];哲学研究;2006年07期

5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晨;;“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历史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陆贵山;陈爽;;我的宏观文艺学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3 范永康;;当代西方的文学政治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贾斯汀·奥康诺;张良丛;王斌;;艺术、产业和现代化(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5 施立峻;;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对话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6 徐鑫;;超现实主义艺术与诗意[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7 张兰芳;;20世纪《艺术概论》之“艺术本质”研究状况述评[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8 马建辉;;“总体”与“反映”——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洪琛;;穿越理论主义的美学写作——评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姚国松;卓霞;;文化批评入门之书:评《文化批评关键词读本》[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潘天强;;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陈定家;;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传才;;马克思主义文艺特征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金元浦;;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飘;;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代[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10 王少青;;文学家的“眼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N];文艺报;2009年

2 郑伯农;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穿透力[N];文艺报;2006年

3 马驰;走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研究之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秦勇;宏观文艺学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8年

5 梁胜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窦皓 刘洁;树实事求是文风 写实实在在文章[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凌建英 刘慧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N];文艺报;2010年

8 刘家亮;艺术生产与中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N];文艺报;2006年

9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10 董学文;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意义和当代价值[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樊柯;走向文化社会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生琳;向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8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后现代表现[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柳;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思想探微[D];安徽大学;2011年

3 黄林琳;典型理论的深入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文庭;审视·启示·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邱健;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2年

6 黄景民;关于中国“左联”与韩国“卡普”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范小娟;人类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D];贵州大学;2008年

8 陈庆璞;卡西尔符号论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丹;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0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5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