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黑奴吁天录》规范化改写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1 10:31
【摘要】:清末民初,在改革派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下,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作为当时最畅销译作之一的《黑奴吁天录》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但由于译者的主要目的是唤起民众爱国保种的意识,故前人多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忽略了林译小说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即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可以说,林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与桐城文论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此,本论文试图从诗学改写角度探讨林纾在翻译《黑奴吁天录》中如何置换了原文的诗学风格,成功吸引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使《黑奴吁天录》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运用翻译改写理论分析《黑》译本规范化翻译倾向,特别是从诗学改写视角阐述译文中内容,形式规范化的翻译现象,从而揭示桐城派“义法”对译文的影响。 具体来说,在主流诗学的影响下,《黑》呈现出明显的规范化倾向,并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诗学改写中。首先,,“义法”操控下的内容规范化。译者通过剔除、原作者多余的人物、环境、场景描摹以及诠释评论以达到“义”之“忌繁求简”的规范;其次,通过大量删除或改写体现基督教思想的言语和场景描摹以达到义之“思想纯正”的规范。再次,“义法”操控下的形式规范化。译者通过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学写作手法---增译和照应手法的运用达到法之“格式正统”的规范。对《黑》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林译其他作品的诗学特色。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vigorous advocacy of the reformist intellectuals, there was a wave of translation fever in China. As one of the best-selling translations of the time, the Black Slave Book of Heaven caused a huge response when it was published. However, since the translator's main purpose is to arouse the awareness of the people to protect their country and species, many predecessors have studied it from an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while ignoring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Lin's novels, that is, the author's solid knowledge of ancient prose. It can be said that Lin Shu'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inextricably related to Tongcheng's literary theory. In view of thi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Lin Shu has replaced the poetic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Black Slave exhor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rewriting, and has succeeded in attracting literati and intellectual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egrou Book of Heaven aroused great resonance. In this paper, a descriptive approach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dency of standardized translation of the Black > translation,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rewriting, to illustrate the translation phenomenon of the content and form standard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Thus, it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ongcheng School's "Yifa" on the translation. Specific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stream poetics, Black present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standardizat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rewriting of poetics in content and form. First of all, the cont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eaning method is standardized. The translator achieves the criterion of "avoiding complexity and seeking simplicity" by culling out the superfluous characters, environment, scene description and annotation comments of the original author; Secondly, by deleting or rewriting the words and scenes embodying Christian thought, we can achieve the criterion of "pure thought". Thirdly, the formal standardiz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eaning method. Through the use of classical language and classical literary writing techniques, such as increasing translation and anaphora, the translator achieves the standard of "formal orthodoxy". The study of Black help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oetic features of other works translated by Lin.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光;;翻译中的文化意识——以林译《黑奴吁天录》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梁素文;;从目的论看林纾翻译的合理性——以《黑奴吁天录》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文月娥;;目的论三法则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文月娥;;从目的论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苗芬;;从《黑奴吁天录》看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肖萌;孙作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解读林纾译本《黑奴吁天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珂;;欧阳予倩和《黑奴吁天录》——兼论中国新剧初创期的艺术特色[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潘悦;;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9 罗虹;;翻译伦理观照下的误译——以《黑奴吁天录》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俞妍君;;文抒己见 译以致用——林译《黑奴吁天录》的阐释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光;;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分析[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斯复;;高山仰止[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3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10 刘厚生;;深深怀念 巍巍泰山[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扬渲 见习记者 陈若茜 通讯员 任依依;话剧突围[N];浙江日报;2010年

2 演讲人 王晓鹰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我们为什么要看话剧?[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4 ;话剧艺术之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6 刘德标 译;ICC Rules for Documentary Instruments Dispute Resolution Expertise[N];国际商报;2003年

7 David;在线英语词典看过来[N];电脑报;2003年

8 ;飞猪网事[N];电脑报;2004年

9 ;TM+MT是一种出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淄博水利技工学校 李继芳 山东工业大学物流工程技术中心 王莹;机械装配图的逐级爆炸效果[N];计算机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杰;“改写”理论下的《黑奴吁天录》删除现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晴晴;《黑奴吁天录》规范化改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超;林译《黑奴吁天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肖艳波;从读者期待视野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D];中南大学;2010年

5 黄宁;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陈建永;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的翻译策略[D];山东大学;2013年

7 文月娥;从目的论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叶丹;从目的论视角阐释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佳;《黑奴吁天录》的语言模糊美[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谢华杰;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8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88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