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鲤鱼、猛虎、促织——林语堂在《中国传奇》中的形变与神不变

发布时间:2019-01-02 08:26
【摘要】:有时候,翻译未必真是翻译,翻译是改头换面的创作。林语堂的《中国传奇》中某些章节即是如此。在他的三个著名作品《薛伟》《张逢》和《促织》中,人物穿越生命的不同形态和时空:人变鱼、人变虎和魂化促织。但是,这些怪诞的形变中始终有一种不变的精神:即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自由精神感动着英美读者,所以,林语堂的翻译重在传"神"——"精神追求"——而非字词句段文字对等的文辞神采,是一种精神的神采。但是,自由变形并未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是新的困境和枷锁。林语堂对自由还是有些矛盾迷茫的。
[Abstract]:Sometimes, translation is not reall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 facelift. This is true of some chapters in Lin Yutang's Legend of China. In his three famous works, "Xue Wei" and "promoting Weaving", the characters go through different forms and time of life: man to fish, man to tiger, and soul to promote weaving. However, there is always a constant spirit in these grotesque changes: the unremitting pursuit of freedom. It is this spirit of freedom that moves British and American readers. Therefore,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focuses on passing on "God"-"spiritual pursuit"-rather than the spirit of words and phrases. However, free transformation does not bring true freedom, but new difficulties and shackles. Lin Yutang is still confused about freedom.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艳;;论林语堂的中西文化对话策略[J];名作欣赏;2010年32期

2 李平;;一个文本,两种表述:《林语堂双语文选》简评[J];外语研究;2012年01期

3 刘中文;;心灵的感召 真诚的攀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论陶渊明之人生[J];学术交流;2010年12期

4 肖百容;;“放浪者”:林语堂的人格乌托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田燕;;从译者文化观看翻译文本的选择——以林语堂《浮生六记》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罗玉枝;季玲玲;王敏;张旭雪;;论林语堂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高迎慧;;阐释理论下的文化补偿观——以作品《Moment in Peking》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4 李灿;;跨文化视域下的林语堂“性灵说”[J];美与时代(下);2014年05期

5 张洁;;另一种角度的思辨——林语堂散文解读[J];镇江高专学报;2012年03期

6 周志浩;陈志杰;;频次作用与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的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8期

7 周志浩;张军;;江苏地区公办本科高校联盟人才培养模式与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4年01期

8 肖百容;;东西同涨“中国潮”——新文学境外传播的两个典案分析[J];文学评论;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海燕;被淹没的传统[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俊花;顺应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中文译本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兆胜;;林语堂与明清小品[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2 桑仲刚;;探析自译——问题与方法[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3 吴波;从自译看译者的任务——以《台北人》的翻译为个案[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4 高健;近年来林语堂作品重刊本中的编选、文本及其它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姜秋霞;金萍;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基于林语堂作品的描述性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6 王正仁,高健;林语堂前期中文作品与其英文原本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7 张颐武;闲适文化潮批判——从周作人到贾平凹[J];文艺争鸣;1993年05期

8 林克难;增亦翻译,减亦翻译——萧乾自译文学作品启示录[J];中国翻译;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国景;论50至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的文学想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平原;作为文学想象的北京——“五方杂处”说北京之五[J];北京观察;2004年05期

3 谢友鄞;乡村水缸和文学想象(外一篇)[J];文学自由谈;2005年05期

4 张恬;;变动不居:全球化/市场/文学想象[J];南方文坛;2006年04期

5 邢海珍;;文学想象与生活逻辑[J];写作;2007年07期

6 高楠;;大众文化理性中的文学想象[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锋杰;;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赵学存;;论“文学想象政治说”的确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徐肖楠;施军;;喧哗平庸中沦落的文学想象[J];作品;2006年11期

10 张才刚;;数字化语境中文学想象的张力与边界[J];华中人文论丛;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小康;;文学想象与文化群落的身份冲突[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熙涵;《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上榜[N];文汇报;2011年

2 李公明;文学想象与……我们的现实和未来[N];东方早报;2013年

3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 李雪;文学想象与中国形象[N];光明日报;2013年

4 张剑;苏格兰、历史传统与文学想象[N];光明日报;2014年

5 王尔德;文学想象重塑公共生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李敬泽;中国文学想象的重要源头[N];文艺报;2011年

7 汪杨;《农民工》:文学想象与现实勇气[N];人民日报;2011年

8 霍俊明;地方性知识和文学想象[N];文艺报;2012年

9 程光炜;跨世纪的文学想象[N];文艺报;2004年

10 陈方;“贾君鹏吃饭”走红 无聊越来越像一种大众文化[N];平顶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柱林;“一体化”/“差距”时代的文学想象[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虹;乡下人进城:中西部农民向沿海都市迁移的文学想象[D];扬州大学;2007年

2 王兴;时代当下的主体性文学想象[D];河南大学;2008年

3 马征;山东文化形象的文学想象与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龙佳兰;历史转型与自我塑型[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8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98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