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个英译本的翻译目的论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11:28
《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神话小说,创作于中国明朝时期,内容来源于一些传统的民间故事。原著共有一百章,主要讲述了唐朝和尚三藏和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前七章讲述了孙悟空的出世以及他的大闹天宫。第八到十二章讲述了三藏的身世以及他为何去西天取经,以及他在取经之前的准备。小说后部分讲述了师徒四人如何在取经途中战胜各种妖魔鬼怪,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中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翻译目的论即Skopostheorie,Skopos是希腊语,意思是“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的概念运用于翻译理论,其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最核心因素是译者的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译者的所有翻译活动遵循最主要原则是“目的原则”,所以翻译需要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作者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从余国藩、韦利、詹纳尔《西游记》的译本中选取翻译实例为研究对象,以章节标题、段落、诗歌、对话、古典意象、成语、谚语、神话、宗教语言等的翻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三个英译本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达到特定的翻译效果。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共分为三个章节。首先在引言中简单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文章结构以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是第一章文献综述。本部分以国内和国外研究为分类,作者总结了前人对目的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的成果。同时介绍了之前的《西游记》的译本,以及前人对译本的研究。第二章是理论框架,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德国功能翻译以及目的论的主要理论。第三章首先对余国藩、韦利、詹纳尔的《西游记》的三个译本及作者背景进行详细阐述。然后以目的论为基础,选取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对《西游记》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作者以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通顺原则和忠实原则为依据,,对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其原因以及译文取得的效果。最后为结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作总结,深化研究意义,以期对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同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 本文以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为基础,对余国藩、韦利、詹纳尔的《西游记》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解释了三个译本中翻译的差异,通过这些分析给予三个译本合理的评价。同时以翻译实例的分析来探讨译者的策略和方法,借此进一步发掘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为文学翻译提供可行性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443982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0.2 Research Methodology
0.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0.4 The Significance and Originality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theori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1.1.1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theorie at Home
1.1.2 Previous Studies on Skopostheorie Abroad
1.2 An Introduction to Xi You Ji and Its Translations
1.3 Previous Studies on Xi You Ji ’s Translations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kopostheorie
2.1.1 Katharina Reiss’s Introd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es
2.1.2 Hans J. Vermeer’s Invention of the Skopostheorie
2.1.3 Justa Holz-Manttari’s Translational Action Theory
2.1.4. Christiane Nord and Function plus Loyalty
2.2 The Three Major Rules of Skopostheorie
2.2.1 Skopos Rule
2.2.2 Coherence Rule
2.2.3 Fidelity Rule
Chapter 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Xi You 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1 The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Xi You Ji
3.1.1 Yu Guofan and His Works The Monkey and The Monk
3.1.2 Arthur David Waley and His Works Monkey
3.1.3 W.J.F. Jenner and His Works Journey to the West
3.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Based on Skopos Rule
3.2.1 Translation of Chapter Title and Paragraph
3.2.2 Translation of Poem
3.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Based on Coherence Rule
3.3.1 Translation of Dialogue
3.3.2 Translation of Idiom and Proverb
3.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Based on Fidelity Rule
3.4.1 Translation of Mythic Conception
3.4.2 Translation of Religious Conception
3.4.3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Imag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中英文长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锰珍;;基于目的论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江伟;;基于目的论的体育新闻汉译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1987—2005)[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元秀;翻译目的论之新视角[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5 苏艳;;《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中诗词全译的策略及意义[J];外语研究;2009年02期
6 程海燕;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文学翻译的翻译方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苏艳;;余国藩的翻译思想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高巍;武晓娜;张松;;《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黄进;冯文坤;;从《西游记》中“缘”的翻译现象看文本误读和文化迁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陈小慰;简评“译文功能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中强;从归化异化角度对《西游记》两个版本译文作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鲁敏华;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翟晓丽;目的论观照下的《呐喊》两英译本文化专有项解读[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4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