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声——萧乾文化译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3-27 19:42
【摘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正在由"请进来"转向"走出去",迫切需要历史经验。萧乾是一位中外文化交流先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萧乾取得的成就,固然离不开历史的机缘,但把可能变为必然的是他深沉的爱国心和民族文化自豪感、深厚的中英文学、文化和语言功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西方对待中国文化态度和倾向的了解,最后还有他个人的勤勉和为文化交流所作的充分准备。
[Abstract]:China's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re changing from "please come in" to "going out", and it is urgent to have historical experience. Xiao Qian, a pione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made pioneering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n the 1930s and 1940s. Although Xiao Qian's achievemen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opportunities of history, what is likely to become inevitable is his deep sense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cultural pride, and his profound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culture and language skills.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ttitudes and tendencies of the West towards Chinese culture, and finally his personal diligence and full preparation for cultural exchang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206.6;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柏钰;;萧乾小说的诗性与基督教文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吉崇敏;《文学季刊》与193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雅玲;萧乾副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宋海婷;从现代小说美学角度分析萧乾的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樊晓朴;从主客体互动看变译及其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柏钰;萧乾小说的诗性与基督教文化[D];西南大学;2006年

5 旷燕;变译在萧乾自译作品中的运用[D];中南大学;2007年

6 吴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外国戏剧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莉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晓红;论萧乾小说的诗性风貌[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艺灵;梦回现实[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镇源;;“守经达权”:旨在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文学译介思路[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2 刘德卿;;时代与心性:于希宁的转换与融合[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靳卫红;;功利至上的艺术:20年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策略意图[J];艺术·生活;2006年04期

4 ;艺术文摘[J];中国美术馆;2011年06期

5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J];雕塑;2011年03期

6 曹顺庆;罗富明;;“失语症”与中国文论的“话语转换”[J];红岩;2011年S2期

7 王德胜;;意境:虚实相生的审美创造——宗白华艺术意境观略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陈可培;;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铁生;;让艺术走近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启动零风险金融杠杆,开拓委托式艺术品股权投资的财富之路[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10 胡宇;廖文丽;;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文斌;;全球化·中国文化·马列文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汤君;;《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性别话语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曼;;从翻译看张爱玲的中西文化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先霈;;“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韦晟;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仍是严峻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肖春飞 孙丽萍;“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唱响上海天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记者 袁超群;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N];西安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屈菡 刘修兵;演艺界大腕为中国优秀剧目“走出去”支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雷达;中国文化怎样影响世界[N];文艺报;2000年

6 孙燕;我国传统工艺品展销并重谋求双赢[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周静;贵大学子龙奉辉夺魁[N];贵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周依奇;鼓励“走出去” 不要“抱出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孙燕;中国传统工艺品展销并重 谋求双赢[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胡芳;中日交流艺术展取长补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t;译者风格形成的立体多元辩证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6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瓦库迪;中国与斯里兰卡爱情诗歌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玲玲;翻译家林语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伟;金斯伯格与中国[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文奉;佛经汉译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4 邵佳;戏剧翻译:语言与文化[D];浙江大学;2006年

5 崔红文;理性与信仰视域下的中西艺术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非;观念的本原、本原的观念[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7 吴锋;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段晓冬;异国情调的美:翻译美学—诗歌翻译的出路[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镰;从悲剧的文学表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景聆;论庞德《华夏集》中的异化法[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8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48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