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建设性的文学批评
[Abstract]:He Shaojun, male, was born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in 1951. He graduated from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1983. Professor, Deputy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member of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Executive Director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He was executive deputy editor-in-chief of Literary and Art Newspapers, and editor-in-chief of selected novels. He has been engaged i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for many years, and his major works ar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rand narrative" (anthology of essays), "Literary criticism" (co-authored with people), "Atla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co-authored with people), and "Tie Ning's commentary on Biography". He also published more than two million words in Eden's perplexity in the Garden of Eden, in Cultural thorns (anthology), Lu Xun and Reading, etc.,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two million words in his thesis. Re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ve Literary criticism 2. He Shaojun: standing at the forefront of Literary circles 3.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e literary criticism-the dimension and orientation of he Shaojun's literary criticism 4 "constructive criticism"-an observation of he Shaojun's literary criticism 5. Three key word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修志;;《黄英》重复叙事修辞解构[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胡志明;自由与放逐:《美国》对西方现代人生存境况的文化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薛芳;;铁凝小说母亲形象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徐时;;浅谈知青文学的多元格局与铁凝独特的知青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孔明;;铁凝早期作品对优美人性的挖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马丽;;《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背景和象征浅议[J];才智;2010年02期
7 陈立萍;;论铁凝对女性模仿性生存的女性叙事[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长才;存在、性、笑: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世界[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王长才;政治、性、笑: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之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杨蕊;;挣扎与救赎——从《玫瑰门》《大浴女》看铁凝笔下的知识女性[J];当代小说(下);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笑冰;论铁凝小说中的“节制之美”[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甜;铁凝小说语言符号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荷香;《一个迷途的女人》的叙事艺术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玲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荒诞主题[D];湘潭大学;2011年
5 谢文欣;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南昌大学;2011年
6 赵汉英;流变与坚守[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颖;新时期小说中的孤儿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青;论铁凝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倩;论铁凝小说中的乡村书写[D];扬州大学;2010年
10 钱芳;论阎连科小说的叙事伦理[D];扬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芸;;21世纪文学批评的生存危机[J];魅力中国;2009年04期
2 潘凯雄;当前文学批评中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1991年09期
3 赖大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4 赵永刚;;当代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及动态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6期
5 王艳冰;;试论朱光潜的文学批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6 蔡梅娟;;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7 南阳;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切阐解──金德万新著《风在倾听》简评[J];江汉论坛;1994年10期
8 冯陶;;成仿吾文学批评研究述论[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寅德;中国当代文学近20年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1期
10 王国华;;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袁仁琮;;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毛庆耆;;文学创作实践过程的主观和客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陆绍兴;;诌议历史文化与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振江;;无限延伸的铁轨——在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再谈作家与生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蓝犁;;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华;走出当前文学批评学的“误区”[N];文艺报;2002年
2 记者 咏梅;全区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3 贾鸣;文学创作离不开理性主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梁家卿;文学创作需要激情[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6 陈兴云;简说文学创作的“责任”[N];文学报;2010年
7 张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文学创作 不能离开理性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张志鹏;宗教在文学创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山木;近年来文学批评学建设述评[N];文艺报;2004年
10 阿尔泰;文学创作是一门科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2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2 吴峰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谢伟伟;大众文化批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狄昱吟;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严晓英;郭沫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姝虹;接受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复译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玉清;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文学创作在翻译作品中的映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2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5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