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意识形态及其对“文学性”的征用
[Abstract]:When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post-modern rich society, Zengertz often likes to use the word "experience". His general meaning is that in this society, people no longer pay attention to the objective cognition of things, but indulge in 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ings, people prefer to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state of things into subjective symbols and then experience its meaning. Surtz accurately described a way for some contemporary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life. Here, the word "experienc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esthetic activity" expressed i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永雄;;文学语言的魅力之源探析[J];理论导刊;2006年10期
2 邱运华;;求索“文学性”:跨文化种类话语的文艺学研究对象问题[J];文学前沿;2006年00期
3 王先霈;;文本的文学性与接受的文学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唐明明;;试论文学的“文学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马焕军;;文本性:一种开放的文学研究[J];学术界;2009年01期
6 马大康;;从“文学性”到“娱乐性”:一种解构文学本质观的策略[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杨合林;张红;;追踪飘忽的“文学性”——读川合康三教授《终南山的变容》[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8 董晓;;论巴赫金文艺观中的“审美客体”说[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1期
9 刘孝存;;略谈报告文学的文学性[J];新闻与写作;1987年11期
10 曹自学;;技术化时代与文学[J];科技潮;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2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秋轩;文学影响力的多样形态[N];文艺报;2010年
4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文学之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范玉刚;对人的全面深刻理解是评价文学的重要尺度[N];学习时报;2011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刘燕;扶持给力让名家评委吃惊[N];东莞日报;2010年
7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武汉大学中文系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贺照田;为什么转向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蔡翔;作为一个话题的“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蔡亚敏;论E.E.肯明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4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9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