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目的论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

发布时间:2019-07-01 19:17
【摘要】: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指导翻译行动的最高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它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本文主要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
[Abstract]:Skopos theory regards translation purpose as the highest principle guiding translation action, and holds that translation purpose determines translation methods; it mainly includes three rules: purpose rule, coherence rule and faithfulness rul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se three rule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Heinu Tianlu by Lin Shu and Wei Yi,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the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theory, such a translation of "infidelity" and "disbelief" is the result of adopting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 and under the control of a specific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the translation has achieved the desired translation purpose, so it is successful and worthy of affirm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科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号:E506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燕;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翻译的文化改写[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杨柳;论原作之隐形[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3 张佩瑶;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与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 张易;转译——一种被忽视了的翻译现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张洁,张德让;翻译与政治——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杨全红;诗人译诗,是耶?非耶?——徐志摩诗歌翻译研究及近年来徐氏翻译研究沉寂原因新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张经浩;翻译、译评与翻译理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德隆;1872年——晚清小说的开端[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7 郑衡泌;晚清西学东渐中西学中文书刊出版地域空间拓展轨迹[J];福建地理;2003年03期

8 王玉括;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历时”研究[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9 马会娟;管兴忠;;中国翻译理论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文军;刘萍;;中国翻译批评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4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胡全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2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y,

本文编号:250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