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论视角下胡允桓译《红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13:36
【摘要】:《红字》是美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深邃的思想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使得这部作品自出版之日起备受关注和好评。由于创新的写作手法,它被认为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因为对人物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它又是美国第一部心理罗曼司。在整个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红字》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第一部根植于美国本土文化的作品。《红字》的文学价值也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多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翻译研究也选择对《红字》译本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情境理论、功能对等理论、阐释学理论等,而且多数是以韩侍桁和姚乃强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胡允桓译本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过渡时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新译版本,对结束十年文化浩劫的中国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阅读佳品。《红字》在新时代被重译,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人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在本世纪70年代,它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被放置于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它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对等,,更是文化之间的转换。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正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展开研究。他认为翻译是最明显的改写形式,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作品进行重译的过程中,改写都会存在从而使不同的译本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最终被不同的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所以本研究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基础,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方面对胡允桓译本进行研究。通过对胡允桓所处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认真梳理,对原文和译本的仔细研读,最终发现胡允桓的译本之所以被译入语读者广泛接受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操纵,对原文进行了适当的改写从而使其译本符合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论文中大量的例句很好的证明了译本受到意识形态,特别是文化、宗教方面比较明显的操纵;在动词、拟声词的翻译,复合句、被动句翻译上都受到了目的语社会诗学的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赞助人对译本的出版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从操纵理论的角度对胡允桓译本的研究,把翻译研究放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使我们对译本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对美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红字》的研究也做了一点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520922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爱华;徐潇潇;;诗学对翻译的影响——以《追风筝的人》两译本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董务刚;《红字》两译本的对比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魏家海;操纵学派译论综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蒋敦建;;中国百年霍桑研究特征分析(1913-2012)[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何绍斌;作为文学“改写”形式的翻译——Andre Lefevere翻译思想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舒奇志;;霍桑研究在中国[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1期
7 侯晶晶;论翻译中的操控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7期
8 廖晶,屠国元;文化翻译·文化感知·文化创造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9 杨金才;王育平;;新中国60年霍桑研究考察与分析[J];学海;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520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2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