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理论化是当代性的重要方面

发布时间:2019-11-15 00:42
【摘要】:正一、当代性关于当代艺术的当代性解说甚多,检讨这些五花八门的解说可以看到其要义在于挑战业已建立的成规,包括社会思想的成规和文化艺术的成规。然而,当代艺术的挑战并非疯狂骑士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和羊群,而是理论准备的结果,是有的放矢,是理论付诸实践的艺术行动。惟其如此,当代艺术才能以坚实的理论价值而成就自己的当代性,并超越自己的时代,进而成就未来的理论拓展。不过,超越时代之说貌似与当代性相冲突,容易引起误解。艺术界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颇为蛊惑人心: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超越时代的,是为后人创作的,今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前言[J];美术观察;2010年02期

2 孙晓明;;于嘈杂和争执中审视中国当代艺术——解读李倍雷教授、赫云博士《中国当代艺术研究》[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3 黄河清;;“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笔谈讨论(56)——“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制造的西方艺术(《艺术的阴谋》第八章)[J];美术;2006年01期

4 周功华;;走出文化表征 走向文化表达——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质疑[J];东方艺术;2008年20期

5 王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J];中国美术馆;2010年09期

6 王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J];中国美术馆;2009年12期

7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8 滕宇宁;;当代艺术与“中国元素”[J];东方艺术;2006年21期

9 李树信;;艺术当代性建构中要坚守“正价值”的取向[J];美术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绍雯;;从广东艺术家看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品格[J];大舞台;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文学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纪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建林;;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部副部长 王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构自身的当代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李峰;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拍卖业最快增长点[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牟建平;当代艺术是否“昙花一现”?[N];北京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邱家和;两大巨头共同发力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陈念;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N];中国商报;2006年

7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学东;中国当代艺术接近完整“拍卖链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高鸿;走在锋刃上的中国当代艺术[N];美术报;2008年

9 Mont Sant Micheal;中国当代艺术奖:老瓶装新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夏彦国;印尼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热情不减[N];北京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5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曾彦斌;回到本地[D];中山大学;2004年

7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张婧;重塑文化立场[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10 魏津;中国当代艺术中情色问题的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1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61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