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毁灭与再生——从欣赏心理谈悲剧本质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0-02-05 01:32
【摘要】: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追求美满和幸福,但在文学艺术中,人们却普遍偏爱坎坷、曲折、磨难、痛苦甚至灾难和毁灭。而在艺术中,最能满足人们这种喜好的,当推悲剧。①也就是说,在整个艺术中,悲剧最具吸引力,这一现象值得我们研究。理论的任务之一就是对一些人所共知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笔者以为,解答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真善美[J];中国作家;2008年08期

2 孙殿玲;艺术欣赏中理解的意义[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潘文礼;王涛;;艺术:真善美与假恶丑[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4 彭跃进,孙恪廉;毛泽东论艺术美的创造[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5 朱建弟;;关于艺术的本质之源——浅析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6 刘宾;;现实的缺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任宏斌;叶容;;浅析评价艺术品的标准[J];民族论坛;2010年03期

8 张春晖;;真善美: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语境下的文学阐释追求[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9 张炜,李明;艺术欣赏的特点[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吴与民;;艺术的想象与审美再创造[J];集宁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游小波;;论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嵇涌海;;试论小说主题的制约因素[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4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明仲;;诗活于美的表现[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王卫东;;文学的二重性——简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和超审美意识形态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王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性和审美心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惠波;;从语境角度论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判定[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彦;造型艺术与欣赏心理[N];河南日报;2001年

2 郑立华;先锋艺术:谁在勾引?谁在抗拒?[N];中国商报;2007年

3 江岳;文学的风骨[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抢手[N];北京日报;2006年

5 记者 冯骏;兵团50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面世[N];兵团日报(汉);2007年

6 通讯员 赵夏冰 李美久;富蕴县两部艺术作品摘得北京国际艺术节“金蛙奖”[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7 忻东旺;艺术品价值的判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马学东 董岳;今春谁将领涨油画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董岳;当代艺术价格高看一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侨;艺术存在论的争议及其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9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涛;艺术作品自身价值与时代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邱枫;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尹萍;“能量”的再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赵星垣;艺术意象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姜超;作为独特美感形态的“张力美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狄昱吟;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屹;比较文化视域中的网络艺术[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寇谡燕;走向艺术审美接受心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76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76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