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跨界正当时
【图文】:
性、色彩、构图和形式等。而对于这些绘画要素不同方面的侧重则导致了现代主义绘画流派的异彩纷呈,例如:印象派痴迷于色彩,立体主义则注重对纯绘画性结构的组建,超现实主义关注无意识和梦幻等。[2]安迪·沃霍尔
性、色彩、构图和形式等。而对于这些绘画要素不同方面的侧重则导致了现代主义绘画流派的异彩纷呈,例如:印象派痴迷于色彩,,立体主义则注重对纯绘画性结构的组建,超现实主义关注无意识和梦幻等。[2]基于这种艺术分类及艺术风格的分化,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得以确立,各种美学风格也渐趋明确和成熟,这对于门类艺术的纵深发展与理论研究自然有益,但无形之中却大大限制了各门类艺术之间交流的可能性,束缚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使得不同艺术各自“画地为牢”,甚至艺术与社会生活、日常经验之间的联系也日渐疏远,导致艺术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渐趋萎靡。于是,日渐体制化的现代艺术理念面临着越来越多人的抵制与反对,率先大规模地举起反现代艺术旗帜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激浪派。受约翰·凯奇实验音乐的影响,激浪派故意疏离安迪·沃霍尔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2 吴玉杰;;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非学理性倾向[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徐放鸣;孙茹茹;;“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与辨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人文杂志;2006年02期
6 杨经建;;新古典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7 何明;;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J];学术月刊;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清霞;沉溺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6年
3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8 陈晨;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9 靳卫红;论中国20世纪绘画范式的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廷福;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基本内涵的三个基本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琦;反叛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玉敏;《现代》杂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跃力;创造社与“革命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建刚;消费时代的艺术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丽华;曹禺与审美现代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贾玮;逝去的巴别塔[D];新疆大学;2006年
9 吴翊华;詹姆逊的总体性文化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俊;诗与思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爹利非凡艺术之旅——专访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J];东方艺术;2011年13期
2 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谭];许卫朕;;黑龙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艺术领域应用前景研究[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亚洲艺术奖论坛[J];美术文献;2010年02期
5 ;艺术之美 源自内心[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6 宋舟舟;;浅论科技对艺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1年12期
7 比利安娜·思瑞克;;当代性:印度尼西亚的当代艺术[J];美术文献;2010年04期
8 许志红;;艺术创意思维训练探索[J];美术界;2011年05期
9 王大春;;论绘画艺术的市场性与自我性的关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城市速递[J];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谦;;走向拓展与深化——关于新世纪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吴乃群;史耀军;王静;;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吴毅;;认识文艺作品特性 探寻艺术生产规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柳U喛
本文编号:2592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9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