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的“情志”说及其文学观
发布时间:2020-03-26 16:48
【摘要】:王元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思想对二十世纪的学界颇有影响力。其早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理论,而“情志”说不仅是他文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他文学观的特点之一。“情志”说在我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中都有涉及,王元化正是在结合了刘勰的“情志”说和黑格尔的“情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情志”说的。在王元化看来,刘勰的“情志”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黑格尔的“情志”概念是指作品中人物的情绪方面的力量,经过王元化的改造“情志”成为沟通主体与作品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凝结在艺术形象中的主体的思想感情。这样“情志”就不仅是审美主体的属性,同时也是审美客体的属性。 作为王元化文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对“情志”概念的阐释集中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王元化依照刘勰的理论,提出了八对审美范畴,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体的创作过程问题。经过他的阐述,主体的整个创作过程都离不开“情志”的参与。首先对于主体的认知过程来说,主体与外物的接触过程中,在外界事物的激发之下产生强烈的思想与感情。其次主体在进行艺术想象这种心理活动的时候不仅受到“情志”的指引,而且受到“情志”的推动。再次主体在将凝聚在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时候,即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这一过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都融合了主体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最后王元化指出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是渗透了感情的思想,并不只是带有理性色彩的思想。作品中的感情也是融合了思想的感情,也不只是带有纯粹感性色彩的情感。 经过王元化改造的“情志”说和他一直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写真实”文学观是相辅相成的,“情志”所包含的两层含义在王元化主张的“写真实”观点中皆有反映。对于创作主体来说,“写真实”是表达其思想感情(“情志”)的手段。对于作品来说,“写真实”就是表准确传达出凝结在艺术形象中的属于一个时代的伦理精神(“情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0169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康;《文心雕龙》的物色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主观与客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白杰;"圆心"扩张 返本开新——论王元化的"三个结合"兼古代文论的转换[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庄国欧;;抵抗解构:解读德里达和王元化的对话[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4 许纪霖;;“我是十九世纪之子”——王元化的最后二十年[J];读书;2008年08期
5 吴中胜;;《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2009年01期
6 张吉兵;试论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理渊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陆晓光;;论王元化新世纪“第四次”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陆晓光;;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中的《资本论》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伟;经验与超验——以孔子、康德和张世英、王元化为例[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10 张吉兵;简论王元化的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冰;王元化近40年学术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博;王元化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春来;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创作论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0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