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史记》对比论

发布时间:2020-03-28 06:00
【摘要】:《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是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所取得的成就历来都被学者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比”是太史公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研究探讨这一手法,对于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一高超的艺术技巧,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主要从形式上分类探讨《史记》中对比手法的效用。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史记》结构安排中运用的对比。主要介绍了《史记》整体分类的对比、传与传之间的对比,以及单篇传记中,谋划篇章结构的对比等形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史记》叙事中的对比。从功能上看,在叙事中太史公主要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主要人物才能、刻画事件细节、说明原因以及表达作者思想。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史记》人物对话中的对比。在中国叙事史上,《史记》第一次把人物放在文章的中心位置。书中人物的语言也讲求技巧,追求特色,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主体性与生命力,他们会运用各种方法去与人交谈、推荐贤能或劝说对方,其中“对比”是他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史记》中的“互见法”对比。“互见法”是指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所采用的一种述史方法。它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重要方法。司马迁在使用“互见法”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则是“对比”。或是把本传主要人物放入他传与其它人物对比,或是把本传人物在他传中的行为表现对比,以此全面充分展示人物形象丰富性,复杂性,并再现典型人物的典型独特之外的重要性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2 杨光宗;从《史记》编纂看司马迁的编辑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王云林;《史记》人民性思想探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江秀玲;《史记》语言艺术刍议[J];唐都学刊;1999年03期

5 党大恩,党艺峰;《史记》学术史传研究——春秋至西汉中叶的士人状况[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6 田文红;试论司马迁《史记》对女性人物的记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高振铎;历代对《史记》提出的疑难问题辨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04期

8 俞樟华;《史记》峻洁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9 陈振华;试论《史记》的美育功能[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吴汝煜;谈《史记》散文的艺术美——兼谈司马迁的审美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传琪;;《史记》中之“颍上”究在何处[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刘贵华;;金圣叹论《水浒》和《史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龚剑锋;许锴杰;;《国语》与《史记》记述范蠡比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秀英;;华译《史记》可读性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秀英;;西方汉学家对华兹生英译《史记》的批评视角[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江起龙;;老子——养寿160岁的长寿王[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8 霍松林;;文雄四海仰龙门[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9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10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2 牛鸿恩 北京师范大学;《史记》注证有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记者 章红雨;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再出秦始皇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记者 高晓军;三迁城址的古道要冲[N];雅安日报;2009年

5 王屯虎 记者 吕佳;韩城《史记》巨幅书法手抄本展出[N];渭南日报;2010年

6 刘丽文;《史记》研究的新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王晖;王立群入选“2008中国魅力50人”[N];河南日报;2008年

8 袁梅君;《史记》女性婚恋面面观[N];文艺报;2005年

9 周泽雄;文学的礼数[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肖俊仁 马廉朴;土木吟《离骚》 砖后书《史记》[N];民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3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8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明友;论《史记》的“一家之言”[D];苏州大学;2002年

5 陈颖韬;《史记》传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金霞;《史记》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卢刚;《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邹维一;《史记》《汉书》异文考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4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04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