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心雕龙》引史部文献考述

发布时间:2020-04-24 19:50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具有严密体系的文艺理论专著,近百年来,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龙学”,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也留下了一些经典著作。 目前对于《文心雕龙》引史部书籍的情况作全面系统考证的,并未见到,只是可以看到一些与《文心雕龙·史传》篇相关的文章。但由于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篇也只是对部分史部书籍进行了解读,所以关于刘勰本人的史学思想也未能作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重点。而另一方面,从方法上讲,以往是研究大多是从《文心雕龙》涉及的文学概念来进行阐发的,而未从文献征引的角度作全面的考察,缺乏系统性,论据也相对单薄。因此,本文将采用引述考的研究方法,尝试对《文心雕龙》征引的史部文献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从而进一步探讨刘勰的史学思想。 依据这个思路,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分为三节,第一节概述了“史”部的形成及演变,主要介绍了“史”的本义、史官与史籍、“史”与目录及本文考察“引史”的依据。第二节概述《文心雕龙》引史的研究现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展开说明。第三节则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为“《文心雕龙》征引史部文献考”,分两章论述,是对《文心雕龙》征引史部文献的全面考察和分析,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被征引的文献依《隋书·经籍志》“史部”著录书籍而列,每部文献下按《文心雕龙》篇次将刘勰原文逐条列出,指明征引形式,又于每条后附写按语,包括征引文献的出处,文献的本意,刘勰引用的目的,引用前后意义的变化,以及《文心雕龙》上下文义的疏通。 第三部分为结论“由《文心雕龙》引史书看刘勰的史学思想”,分为四小节。第一节“《文心雕龙》对《史记》的评价”,从“实录无隐”、“博雅弘辨”、“爰奇反经”、“条例踌落”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二节为“《文心雕龙》对《汉书》的评价”,从“《十志》该富”、“赞序弘丽”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节为“《文心雕龙》对其它史籍的评价”,对从后汉至三国时期的史部书籍进行了评价,其中最为推崇的是《三国志》。第四节则是“浅析刘勰的史学观”,从“依经”、“附圣”和“按实而书”的写作原则上进行论述,肯定了刘勰在史传文学上的积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培;;《文心雕龙·史传》刍议[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于景祥;鑫鑫;;《文心雕龙》藻饰艺术三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3 胡作友;袁俊霞;;《文心雕龙》英译的文化价值[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4 戚良德;;《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J];语文学刊;2017年06期

5 李兆新;;《文心雕龙》学术性质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6 吴林伯;;《周易》与《文心雕龙》[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7 戚良德;;《文心雕龙》[J];语文学刊;2018年02期

8 彭笑远;;《文心雕龙》注译史上的重要普及读本[J];语文学刊;2018年03期

9 孙慧娟;;塞外更有龙吟声——评《<文心雕龙>探疑》[J];语文学刊;2014年21期

10 樊成;;世事洞明皆成学问——谈《文心雕龙》中“道之文”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文心雕龙》“化感”的内涵及其表达的理念[A];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二辑)[C];2016年

2 吴中胜;;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心雕龙》诗性智慧研究[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七辑)——美的观点与中国文论[C];2013年

3 孙蓉蓉;;《文心雕龙》的“雕龙”形式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三辑)——中国文化的经典与文体[C];2011年

4 王毓红;;《文心雕龙》用事及其功能意义[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三辑)——中国文化的经典与文体[C];2011年

5 韩湖初;;关于《文心雕龙》属“心道二元”或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的商榷[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国文论的常与变[C];2006年

6 徐浩;;《文心雕龙·附会》浅解[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国文论的道与艺[C];2003年

7 陈聪发;;《文心雕龙》的“清”义辨析[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国文论的情与体[C];2008年

8 涂光社;;徜徉《文心雕龙》的“思精”之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国文化论的我与他[C];2007年

9 杜黎均;;《文心雕龙》修辞理论新探[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C];1985年

10 詹福瑞;;《文心雕龙》“典雅”考释[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五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 李磊;文心雕龙 不断超越[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负责人、赣南师范大学教授 吴中胜;《文心雕龙》的诗性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文心雕龙》体现诗性与逻辑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李建平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廓清《文心雕龙》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杨东林;2004年《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陶文;重读《文心雕龙》[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周兴陆;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南京大学 卞东波;晚年巨制,“龙”学佳构[N];社会科学报;2018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法;《文心雕龙》研究:定论还是起点[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张国庆;《文心雕龙》的核心文学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炜莉;《文心雕龙》文论术语的认知阐释[D];山东大学;2013年

2 钟明国;整体论观照下的《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于景祥;《文心雕龙》与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D];河北大学;2007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万洪;《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长庚;《文心雕龙》与《易》卦关系探微[D];西北大学;2015年

7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杨继勇;“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杨倩;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吕亭渊(Yoe Jung Yoen);魏晋南北朝文论之物感说[D];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小青;《文心雕龙》引史部文献考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季桂增;论《文心雕龙》的文学成就[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安之乐;《文心雕龙》在唐代的接受[D];宁夏大学;2015年

4 陈钧;《文心雕龙》同义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佟永波;《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及其接受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6 刘萍;从太康诗文看《文心雕龙》的理论范畴[D];河北大学;2015年

7 李晓静;《文心雕龙·书记》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8 杜若;《文心雕龙》之双声复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商宗宝;论《文心雕龙》的英译问题和改进策略[D];山西大学;2013年

10 李高;《文心雕龙》骈文艺术特色及相关文化价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3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