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萧军与延安文艺运动

发布时间:2020-05-07 19:05
【摘要】:作为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作家,鲁迅对萧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给了漂泊流落,几乎身无分文的萧军以物质上的帮助;把萧军正式引入了文坛,使萧军成为当时主流文学界知名的作家。通过鲁迅帮助,萧军和胡风、聂绀弩、叶紫等左翼作家合作、交流,并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出版书籍、办刊物。这些文学活动的开展,使萧军事实上和周扬、胡风等作家评论家能够初步比肩,为萧军后来在文坛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先生还在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重要的方面给了萧军以巨大的影响。鲁迅先生是中国“五四”遗产最重要的继承人之一,他将“五四”的薪火传递给了萧军。 萧军对延安文艺的构建做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这贡献在于,萧军在和毛泽东的交往中,如实的把自己对文艺现状和发展的建议提供给毛泽东,通过影响决策者影响了延安文艺的构建。他研究、传播鲁迅文艺思想和鲁迅文学精神,坚持文艺干预生活的同时维护着文艺的独立性;坚持写作,扩大了延安文艺的影响;先后在鲁艺讲学,在各处讲演,普及文学知识,为延安文艺培养了文艺战线的战士;受毛泽东委托,为《讲话》积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今天看到的《讲话》里面也包含着萧军本人的部分意志。尤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萧军的提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专门的文艺政策的事项,提到了议事日程。 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延安文艺界迅速展开了整风运动,从鲁艺至“文抗”至中央研究院等等延安的文化团体和组织很快展开了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一系列活动。丁玲、艾青、何其芳、刘白羽、周立波、舒群等相继转向,此时的萧军依然坚持自己的文艺立场。在“王实味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使萧军很快被排挤出延安文艺界的主流圈外。他始终如一的坚持鲁迅先生韧性的战斗的精神,艰难的维护着作家和文艺的独立,并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萧军在延安时期,特别是在《讲话》发表之后对王实味的声援,是对“五四”精神和鲁迅遗产的维护,是对《讲话》局限性的有力反拨。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强;;萧军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有“促成”之功[J];党史纵横;2010年01期

2 陈漱渝;;丁玲与萧军——丁玲研究的一个生长点[J];武陵学刊;2010年01期

3 陈漱渝;;萧军砍柴开荒——发生在延安的故事[J];纵横;2010年04期

4 王艳玲;;萧军文学之路源起考证[J];兰台世界;2010年09期

5 陈家萍;;萧红和萧军[J];现代妇女;2010年05期

6 陈光;;风飒飒兮木萧萧——兼说课文中汪林的故事[J];新高考(高二语数外);2010年05期

7 程义伟;;“土匪文化”与现代作家萧军的身份认同[J];小说评论;2010年S1期

8 鲍旭东;;父女如影——我与萧军的父女情[J];看历史;2010年07期

9 朱鸿召;;萧军“自食其果”[J];半月选读;2010年13期

10 程义伟;;地域文化之镜像——重读萧军长篇小说《第三代人》[J];名作欣赏;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浩然口述老舍之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2 刘家鸣;;鲁迅:在流言伤害中挺立不屈——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袁盛勇;;延安时期鲁迅启蒙小说传统的不断弱化[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航广州飞行部波音777机队 陈耀华;在印尼,我迈向了2010[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婚,你“导”了吗?[N];杭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宁舒;关注地域文化 聚焦学术高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肖江 通讯员 张璐 崔兴;东北讲武堂的那些事儿[N];沈阳日报;2010年

5 高莽;俄苏的萧红研究与翻译[N];文艺报;2010年

6 ;婚,你“导”了吗?[N];杭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关注地域文化 聚焦学术高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肖江 通讯员 张璐 崔兴;东北讲武堂的那些事儿[N];沈阳日报;2010年

9 高莽;俄苏的萧红研究与翻译[N];文艺报;2010年

10 ;婚,你“导”了吗?[N];杭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骥鹏;革命中的启蒙困境[D];河南大学;2009年

2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环宇;江湖文化视野中的萧军创作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任双;东北文坛三杰的情感及其创作[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小娟;萧军与延安文艺运动[D];延安大学;2010年

4 曹运才;雪舞芭蕉[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颜峗梅;眷恋与反叛—萧红作品主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陶晓维;艳而不俗的艳俗艺术[D];贵州大学;2009年

7 刘侃如;论萧军创作中的文化意识及其审美特征[D];延边大学;2009年

8 刘小飞;丁玲与延安文艺运动[D];延安大学;2008年

9 张芳明;萧红小说的创作历程及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玉菡;萧红创作的自传色彩[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3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53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