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张华及其文学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3:19
【摘要】:张华,西晋时期于文坛、政坛都身居高位的一位显要人物。他那“满纸儿女情”的诗歌等文学创作、儒道侠等杂糅的人格思想,以及他为西晋政坛、文坛做出的贡献,自西晋以来一直是历朝历代学者和政论家争论的话题。作为文人,他的创作风格始终在“儿女情”与“风云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争辩中存在;作为政治家,他是一位置生死于度外一心为国的忠贞爱国者,亦或是一位贪恋权位、苟求获全一身而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利己主义者,历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张华的生平思想、政治功绩、文坛贡献及他的文学创作诗歌、赋、散文的全面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张华其人多元的人格思想、巨大的政坛贡献、丰厚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西晋文坛的引导之功与改变一代文风的独特贡献。 张华的生平,可以大致按照其仕途经历分为:崭露头角的曹魏时期、宦海沉浮的晋武帝时期、德高望重的晋惠帝时期三个阶段。张华几乎一生都周旋于西晋政坛,因之荣,因之辱,亦因之而亡。 张华的人格思想糅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侠士情怀。本文结合历代评论,通过对其身上具有的儒家、道家思想和侠士情怀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在张华一生中儒家匡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乃主导思想。此外,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屡次反映出来的道家思想和侠士情怀也是其人格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华在西晋政坛,因伐吴有功,一跃成为广武县侯。稍后虽遭贬谪甚至免官,但最终居司空之职位,不仅为维护西晋政权的稳定做出了一系列贡献,也为他在文坛发挥引导之功奠定了政治基础。崇高的政治地位使得他在文坛一方面大力提携年轻文士,一方面指导文士创作。以他为中心无形间形成了一个文学团体,为西晋文坛呈现蔚蔚之观、太康文学的繁荣引进了充足的文士。 张华的文学创作,结合西晋的政治背景解读,呈现出柔情与豪情并驰、情感与辞采共盛、儒教与玄学互容之特色。在诗歌创作方面,他首倡“先情后辞”;艺术特色方面,其诗歌呈现出对辞采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引经据典、“连珠体”的使用、描写细致繁缛、忌“繁芜”尚“清省”等;表现出豪壮兼恬淡、温丽、温婉、充满风云气等的诗风。此外,张华独特的诗学观对于西晋“结藻清英,流韵绮靡”诗风的形成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赋主要为咏物赋、抒情小赋,均写一己之情,多体现出苍凉之风格。咏物赋能做到因物喻理,深化了主旨。 散文主要分为三类,其中章表奏议类文章乃政论文,体现出表情绵密、劝论委婉、理周辞要的写作特色;箴铭类散文,贵在实用之精神,行文体现出用典丰富、文辞庄重之特点;哀诔文或悼念至亲、或哀悼国贵,其行文处处“缘情”,表现出“尽而有余,久而更新”的创作特色。 张华的文学成就:诗歌方面,首倡“先情后辞”,并追求辞采;赋方面的成就:赋的骈化、山水描写、首现玄思;散文成就:重情说、尚文采的唯美文学观念、忌“芜杂”尚“清省”文学创作观念的提出。这些文学成就不仅促使陆机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理论,而且为后来刘勰深刻剖析情采关系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张华的文学观念促使西晋文风一改建安的慷慨任气为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绮靡繁缛,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文学的审美本质。从而使得西晋文学逐步摆脱“政教论”的功能,,开始踏上了一条追求文学自身艺术美的全新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翔;克服文学创作的软肋[J];群众;2004年08期

2 郑艳林;;想象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读《闭目聆听》[J];写作;2006年05期

3 张秀岩;;谈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4 李莉;;促进辽宁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发展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明;;如何保持群众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6 ;请您争鸣:“文学创作须有生活”是不是正确命题?[J];思维与智慧;1995年01期

7 杨秀君;因果颠倒,句意不明——“文学创作须有生活”之误[J];思维与智慧;1995年05期

8 白长青;;辽宁文学:你何时走出困境[J];艺术广角;1995年06期

9 陈文博 ,丛怀光;文学创作浅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Z2期

10 史娟;“首届墨人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召开[J];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仁琮;;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敬之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蒋红梅;;试论文学创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5 胡长斌;;“被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学术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7 汪守德;;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几组关键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童庆炳;;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10 王长缨;;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哲学透视[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峰;进入文学创作的资金[N];辽宁日报;2007年

2 文新;文学创作研修生班开学[N];文艺报;2007年

3 千麦;保险文学创作何时走出蛮荒[N];中国保险报;2008年

4 记者 咏梅;全区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孙军;重视培养文学创作人才[N];焦作日报;2009年

6 贾鸣;文学创作离不开理性主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记者 郁鑫鹏;推动文学创作向更高层次迈进[N];江西日报;2009年

8 陈兴云;简说文学创作的“责任”[N];文学报;2010年

9 市政府办公厅政策研究处 黄承贵;繁荣南京文学创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N];南京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文亭;江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成立[N];江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任丽青;“十七年”时期上海的工人文学创作[D];上海大学;2007年

3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大恒;江淹文学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长青;过渡时期的创作诉求[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路鹏;张笑天影视剧文学创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孙肖骅;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D];西南大学;2015年

3 徐星星;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蔡培青;《红楼梦》中雅集及其文学创作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楠;阿昌族作家罗汉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夏先明;东晋风流与王羲之文学创作[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易相鸥;“重复”与“改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余;江苏新世纪县乡基层文学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洁;施玮的文学创作与圣经[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卓玛次仁;论当代藏族女作家创作[D];西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4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4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