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7:01
【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写作呈现出精神向度的雅俗分流、叙事视角的向内转、表达方式的叙事化等文体特点。随着“学者散文”创作的风起云涌,“学者”这个以学术写作为特定“职业角色”内涵的学术群体成为散文研究的关键词。学者散文具有感时忧患的学者情怀、情感和智慧相互映现等文体特点。面对现代文明学者散文主要呈现出退守、反思、调侃和批判等精神姿态类型,新世纪以来学者散文具有知识性弱化、掉书袋特征退隐、思想性凸显的创作倾向。 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散文出现雅俗分流,一部分顺应消费市场的洪流,以“小女人”散文为代表,一部分坚守精神的家园,守望心灵的净土,如池莉、张抗抗、铁凝、周晓枫、筱敏等的散文文本从不同的层面表现出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西部散文和东北散文并不只是作家对乡土人生的文化观照,更在于对带有地域特征的自我人格精神的彰显。新文体散文具有类别的差异性,而“叙述手法的变异”可以看作是“新散文”的本质要点。同时对叙述方式的过度追求,也损害了散文本体思想的表达。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写作,时代、年龄、生活阅历、童年经验以及个人气质、职业角色都是影响散文创作的重要因素。同时创作主体的散文观念、创作意图也会延伸到散文的文本层面。灵魂是创作个体的精神核心,能在什么样的向度上和怎样的维度上展现灵魂的丰富与深度,是散文话语选择中至为重要的审美取向,也更能切近散文的文体本质。树立散文的现代意识,就是既有大众意识又有思辨意识,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心理,展现对人生的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使散文写作侧重生活的鲜活性、实在性与思想的深刻性、精神的“清洁性”,并呈现出“诗意”的写作,是散文写作的主要本体意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炎君;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