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汉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

发布时间:2020-06-01 09:2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代散文、辞赋、乐府、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从文学角度入手,结合历史文化与考古研究成果,探讨了汉代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汉代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内涵,具体论述研究了汉代文学中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出行文化。论文的中心论旨即是以汉代文学作品为审视窗口和研究对象,结合汉代考古成果和文物古迹,了解当时人们衣食住行的真实状况,同时深入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蕴,从文学的视角发现日常生活的内在魅力。 围绕这一中心论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汉代文学中的服饰文化。本章以汉代文学为视角和材料,从服饰制度、纺织工艺、服饰审美思想与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对汉代服饰文化进行系统的介绍。汉代服饰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更显得庄重华美,强调通过外在的服饰表现社会内部的伦理秩序与天人关系,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无不以此为原则展开,敦厚节制的文字表现着合乎礼制的华美服饰。汉代服饰经过发展,已经融实用性、审美性、伦理性与哲学性为一体,既起着保暖装饰作用,又反映出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等级划分,还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与理解。汉代文学以其生动的文字不仅展示了汉代服饰大气华美的外在表现,又揭示了其深刻丰富的内在蕴意。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汉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汉代饮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本章通过汉代文学作品的描写与记叙,从饮食与烹饪情况、饮食礼俗与规制、饮食思想与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对汉代文学中广‘博的汉代饮食文化作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汉代文学中有关饮食聚会的众多记述,不仅反映出汉代饮食食材范围的扩大及烹饪技艺的提高,体现出汉代饮食重美味、重享乐的风气,礼俗规范的约束也使饮食在维系人们生存的基础上融入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承载了一定的交流功能,同时饮食健康与阴阳五行的结合也使得汉代饮食具有了极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汉代文学中的居住文化。本章通过考察梳理汉代文学中对居住情况的记叙描写,分别从汉代文学中的房屋建筑、汉代文学中的居室内外环境、汉代文学中的居住建筑思想文化这三个方面对汉代文学中的居住文化做详细论述。汉代文学中大量关于房屋居住的记载将房屋居住中的建筑美与文学记录中的文字美相结合,用文字构建出一个特色鲜明的广阔立体空间世界,不论是房屋宫室、室内设置,还是城市规划与整体环境,汉代居住建筑都渗入了特定背景下的思想文化,体现出鲜明的风水思想、等级秩序及取法天地的特征,文学作品用其真实细致的笔调将这些特点保存并展示出来。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汉代文学中的出行文化。本章主要以汉代文学为研究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及考古成果,从汉代出行交通情况、车舆制度及出行风俗、汉代文学中的出行交通思想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探讨汉代文学中的出行文化。汉代文学作品中记录了众多出行事件,涉及到了道路、车舆、风俗等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出行状况,并从中折射出汉人出行的心态。汉代出行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多样的层次,它既有大一统时代的豪迈勇敢,充满热情与活力,又带有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等级划分与严格规范约束,同时还带有不同阶层、不同生存境遇下个人的细腻情感体验,呈现出多种多样而又鲜活真切的生动画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体味万千的一部分,也为后世出行交通文化模式的建构打下了基础,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 汉代文学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对当时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的详细情况、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内容有着详细的记录,还在其中渗透着时人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信仰,隐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与文化意义。汉代文学作品以其优雅大气而又不失绚美绮丽的笔调从容地展示着大汉王朝日常生活的诸多侧面,并将其中内蕴深厚的文化特质娓娓道来。通过汉代文学作品探寻其中的日常生活及其所蕴含的文学文化意蕴,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与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加政;;浅析汉代服饰文化及在影视作品中的合理应用[J];汉字文化;2019年03期

2 张铁蕊;许艳艳;李丹丹;;汉代服饰研究与应用[J];纺织报告;2017年11期

3 王旭贤;;汉代服饰元素在“茶人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年01期

4 杨恩慈;;从《释名·释衣服》看汉代服饰文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5 苗艳聪;李柏松;;汉代服饰文化的历史特征及其形成[J];兰台世界;2014年31期

6 陈峰;;汉代服饰文化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体现[J];美与时代(中旬);2014年06期

7 甘文;;汉代服饰唯美、豪放、浪漫的历史特征与风格[J];兰台世界;2014年16期

8 徐蕊;刘芳;;对汉代服饰的再认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高亮;马春泽;;汉代服饰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10 徐蕊;;关于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炳海;;恩怨往来 情理相缠——汉代文学施报题材漫议[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林晓平;河南博物院:有一种情怀始终如一[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王永;传统仪式之后必须创新[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颜菊阳;汉服期待市场垂青[N];中国商报;2006年

4 王长华;略谈汉代文学的独特性[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新科;从《史记》看汉代文学的自觉化倾向[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华;汉代文学中的神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4 鞠传文;汉代教育制度与汉代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影;汉代祭祀文化与汉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征宇;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考论[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莹;汉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艺璇;儒家“礼”文化影响下的汉代服饰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雪芹;文创产业背景下的汉代服饰文化语义分析与设计传承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4 付单辉;汉代服饰伦理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秦杨;从艺术遗存分析汉代的服饰特点[D];杭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缪媛曼;汉服元素在现代中式婚礼服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代林凡;汉代服饰中的变体云纹图形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8 单锴;汉画像人物服饰的审美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9 袁路;论汉代服饰艺术[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孙杰;楚汉时期荆楚地区女性服饰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1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1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