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重访新批评——试论韦勒克的“决定性结构”

发布时间:2020-06-03 09:27
【摘要】:正韦勒克作为"新批评"的实力派代表人物,他的成就代表了新批评发展的最高阶段。他在新批评话语范畴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论点,旗帜鲜明地侧重于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层次结构的研究,或者说是对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这是新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旨归的发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林潇;;建立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的构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何淑英;;《秀拉》:毁灭与创造并存的隐喻世界[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艳芳;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5 曹莉;;剑桥批评传统的形成和衍变[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6 杨光祖;;批评的伦理底线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张一玮;当代散文批评:以话语分析的方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陈池瑜;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意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李国华,吴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学——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问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李国华;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晓南;第四种批评[D];北京大学;2006年

10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波;《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照岩;[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存锋;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珂;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琴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戴维·洛奇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念发生浅论[D];河北大学;2006年

8 喻敏良;寻求“自律”论与“他律”论的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娟;古城西安南大街建筑风格评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孔庆林;李长之文学批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涛;从接受走向超越接受[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2 刘震;“透视主义”:范式纠缠中的困境[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3 刘冬霞;;浅析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4 陈洪杏;两难中的自救[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5 姜伟婧;;从《文学理论》解读韦勒克的文学史观[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6 钱中文;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问题——两本外国文学理论著作比较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01期

7 易蓉;;超越“新批评”的文学理论——韦勒克文学理论的重新审视[J];求索;2009年06期

8 支宇,罗淑珍;西方文论在汉语经验中的话语变异──关于韦勒克“内部研究”的辨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9 凌英菲;;新时期韦勒克《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再版及其研究情况[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吴锡民;;关于标准的文学研究话题——韦勒克《文学理论》核心内容讲稿[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裴瑞成;;谈文学三大功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贺松;;文章语言的模糊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柯岩;;谈谈文学与人生[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4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胡良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N];文艺报;2010年

6 思郁 书评人;文学研究应该是文学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高旭东;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概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南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刘士聪;不拘一格培养文学翻译人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李云雷;批评是一种创造[N];文艺报;2011年

10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3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6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2 余燕萍;韦勒克“内部研究”论重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4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5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7 张海燕;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的文艺学及批评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卓;文学作品中语义衔接的对比[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10 潘高峰;捍卫文学性—内部研究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4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4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