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本土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0-06-03 17:08
【摘要】:戴锦华的女性主义批评同时涉足女性作家批评、电影史批评和文化研究三个领域,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其三个批评领域共同分享的理论资源。一直以来对戴锦华的研究都将三者分离开来或者仅描绘其中转变的原因,然而事实上,三个领域在戴锦华的批评中并非呈线性变化,而是在交叉、互补中构想某种新的、无偏见的文化秩序的批评实践整体。本文在精神分析语境下将戴锦华的多个批评领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考察其将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批评方式运用于文学文本、电影文本、社会文化现象的多层次批评策略。比如去中心主体研究、父子寓言、性别及文化修辞批评等。戴锦华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立足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挑战西方理论,将性别研究的方法与批判锋芒拓展到中国文学文化的现实观察与批评中。戴锦华以跨学科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推动并参与正在进行的女性文化革命,不仅给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启示,也给全球后现代文化未来以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9513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洋;;福柯与电影的记忆治理[J];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06期
2 戴锦华;;失踪的母亲:电影中父权叙述的新策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3 戴锦华;;历史的坍塌与想象未来——从电影看社会[J];东方艺术;2014年S2期
4 戴锦华;邹赞;;文化镜城与隐形书写——戴锦华访谈录[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4期
5 黄柏刚;;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女性主义批评语言意识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戴锦华;;历史、记忆与再现的政治[J];艺术广角;2012年02期
7 宁琳;;简论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8 魏天无;魏天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9 邹赞;;戴锦华的文艺批评思想述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陈林侠;;一本书与一种表达方式——评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J];文艺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婉;精神分析的中国之旅(1914-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曹小伟;刘思谦、戴锦华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