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何承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6:50
【摘要】:刘宋一朝,处于文学的新变时期。魏晋时期文人崇尚玄学,爱好老庄的恬淡之风渐去,而南朝文学追求语言绮丽、用典精工、形式繁富的文风初露端倪。何承天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在文学、史学、音律学、天文学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何承天出身寒门,但他受到宋文帝的赏识,得以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华。 虽然何承天的文学作品并未如谢灵运、颜延之等人的作品那样广泛流传,但《鼓吹铙歌十五首》在乐府诗的文人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政论文《安边论》深博宏正,得到沈约等人的赞誉;赋颂作品文辞典雅,语言流丽,对仗工整,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新变倾向。 何承天创制的《元嘉历》和“何承天新律”,在我国古代历法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撰写的刘宋国史,直接为沈约所用,纳入沈约《宋书》中;另外,他还有一些小学、谱牒等作品,也体现了他闳深博约的学术水平。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 绪论主要叙述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及现状,并大致介绍了每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何承天的家世生平、仕宦履历、思想性格和家族文人状况。并对何承天的家世出身和生卒年进行考订,勾勒南北朝时期何承天家族文人的谱系图,对其重要作品进行系年。 第二章:按照诗歌、赋体、政论、论辩四个类别对作品进行分类与解读,并对其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探讨,分析比较与同类作品的异同。其中重点论述了何承天诗歌创作对南北朝乐府诗文人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第三章:通过对何承天《元嘉历》、“岁差”、“浑天论”、“何承天故事”的介绍,阐明何承天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并对其天文历法对古代朝鲜、日本的影响进行介绍。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何承天所撰国史与沈约《宋书》的承继关系、何承天在音律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小学等其他方面的著述。 结语总结全文,对何承天在南朝刘宋时期的文学地位进行了定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勇;;刘宋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子初;刘焯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3 唐燮军;;沈约《宋书》平议[J];晋阳学刊;2007年05期

4 朱绍侯;沈约《宋书》述评[J];南都学坛;2001年04期

5 宋闻兵;;沈约《宋书》定稿时间考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徐君;再评南朝天文学家何承天[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7 邓可卉;;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回归年长度测算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8 王子初;也谈王朴律——兼与陈应时同志商榷[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刘加夫;南朝文人乐府诗演进述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胡阿祥;;《宋书·州郡志》平议[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静;何承天文学综论[D];河南大学;2011年

2 吴勇;南北朝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D];安徽大学;2005年

3 杨文斌;宗炳神不灭论思想述论[D];苏州大学;2005年

4 贺春旭;晋宋“神不灭”思想与印度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5年

5 郑诚;何承天天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宁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新观念探索[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6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16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