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吴县范氏家族文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腾腾;;徐承尧与《疑庵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梅;;古代诗歌内容鉴赏的简单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4 林植汉;;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刍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李扬;秦观情感郁结的元佑诗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阳樝;;一张黑白照片的解说[J];诗刊;2007年02期
7 胡曦春;;品读诗歌之美八法[J];文学教育(下);2009年11期
8 邱绪胜;;透过味精与脂粉调味的世界寻觅(外一篇)——羌族诗人曾小平诗歌浅析[J];草地;2010年04期
9 李光荣;宣淑君;;穆旦在南荒文艺社的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10 郑颖;;庾肩吾诗歌的类别和创作意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荣;;直面惨淡的人生——臧克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诗歌内容概述[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贺文君;;王船山《五十自定稿》所选诗歌创作时间考[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胡春艳;;充分利用语文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健康明丽留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胡春艳;;充分利用语文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健康明丽留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葛景春;;李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6 王金花;;新时期以来陈师道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7 江非;;当一个人的诗歌与时代建立了肉贴肉的关系[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解非;;以智灵性诗品涤荡当代诗界的妖冶之诗风[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文刚;;“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10 海热提江·乌斯曼;;伟大的维吾尔族诗人纳瓦依[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小龙;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钥匙[N];甘肃日报;2008年
2 王自夫;冯判官是富春山居图中人[N];舟山日报;2011年
3 吕进;“诗家语”的审美[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杨平 张磊 通讯员 刘紫荣;青年农民诗人黄琼当选“骚坛诗社”社长[N];湖北日报;2006年
5 蒲昭和;诗歌如“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朱萍 丁玲玲;抓牢基础知识 力争零失误[N];连云港日报;2007年
7 王晓琴;浅析苏轼诗歌的理趣[N];甘肃日报;2008年
8 涿州市第二中学 杜建强;注重古典诗歌“诗眼”的把握[N];学知报;2010年
9 肖胜;语文教学中的绘画法[N];黔西南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徐黾 记者 刘伟 李明;白塔埠“五个一”工程培育新农民[N];连云港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艳秋;敦煌宫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朝晖;初盛唐诗体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3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红丽;宋人唐诗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媛;清代格调派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肖砚凌;隋唐五代诗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忠禄;马疏及“日损益斋”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振中;徐铉及其文学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琴;苏州古代笔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汇苗;宋代吴县范氏家族文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2 张文宾;郑獬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许波;苏舜钦诗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阳;许乃z@与瑞芍轩诗钞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志军;丘逢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莲莲;一代诗宗——宋琬的诗歌创作[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任靖宇;薛涛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肖俊卿;王思任及其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范芳丽;孔尚任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谷乔;张九龄诗歌论稿[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4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