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怨恨叙事
发布时间:2020-06-25 14:27
【摘要】:新世纪底层文学引起了作家和评论家普遍的关注,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时代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在底层文学中,大部分底层人被冠以苦难的标签。在与城市交锋过程中,他们的欲望迅速膨胀,这与他们资本匮乏的生存状况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因嫉妒、不平、愤怒等因素产生的怨恨成了底层人的一种普遍情绪,这些怨恨经过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大多会造成怨恨主体或怨恨对象非死即伤的悲惨结局,这在底层文学中表现为怨恨叙事。从底层文学怨恨叙事中我们可以窥见底层生存和精神的焦灼和困境,研究底层文学怨恨叙事也成了了解底层生存状态和认识人性善恶裂变的有效途径。 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是概说“底层”和底层文学,怨恨和怨恨叙事以及怨恨叙事和底层文学的关系,大致梳理其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第一部分主要是将怨恨分为三大类六小类,三大类分别是乡村罪恶、城市梦靥和时代原罪,而六小类依次为乡村贫苦男性和留守女性之恨,进城男性和进城女性的怨恨,下岗男性和下岗女性的怨恨,这几类底层人的怨各有不同;第二部分是对底层文学怨恨叙事内在差异性及其精神资源的探寻,这包括作家对底层怨恨的不同思考和处理,底层文学的暴力叙事倾向,怨恨叙事的批判性和精神资源探寻。第三部分是分析底层怨恨叙事的价值和局限,同时探究底层怨恨的根源以及文学的合理应对。 本文通过研究底层怨恨叙事,审视当下底层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善恶,了解底层不同群体怨恨的特性和表现,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底层的怨恨叙事与暴力叙事并行的倾向性。怨恨叙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对底层现实的悲悯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具有直逼现实,直击人性的现实主义价值。论文将侧重分析底层文学小说文本中的怨恨表现,进而分析不同作家对于怨恨主题表达的差异性及艺术特色,从中感受作家不同的审美眼光和人性理想。理论方面,主要吸收西方和国内怨恨理论的已有成果中的合理成分,结合新世纪以来底层的生存新情状以及底层文学现状进行整合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72927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子建;;零作坊[J];北京文学;2003年07期
2 蔡测海;你真的漂亮[J];北京文学;2005年01期
3 左芬;;试论底层文学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王明科;柴平;;“新怨恨”的新质与“新怨恨”理论的界定——“新怨恨”理论研究系列论文之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曹征路;;那儿[J];当代;2004年05期
6 谭光辉;;论底层文学的理想形态之建构[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7 王明科;柴平;;“新怨恨”理论视野下的张爱玲小说重读[J];东方论坛;2010年04期
8 王明科;“新怨恨”理论与文学批评[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陈应松;;一个人的遭遇[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1年03期
10 姚中才;;来到广州[J];长江文艺;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72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