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李善《文选注》所引纬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07:31
【摘要】:本文是对李善《文选注》中所引纬书材料的研究。正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纬书概述与李善《文选注》引纬统计。第一节简要论述纬书思想体系的构成及其固有价值,并介绍诸纬的现存情况;第二节将李善《文选注》保存的纬书文献分为郑玄、宋均、宋衷三家注文以及纬书原文两个部分进行统计,并对李注引三家注文的体例做了分析,统计得到:引三家注文89条,109次;共引纬书69种,390条,591次。二、引纬书原文辑录。本章将李善《文选注》中所引的纬书原文按照诸纬名目依次辑录,具体得出每种纬书被引的频次,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考校。三、引纬特点研究。首先对李善注引纬书原文的既定体例进行总结,共得到五条规律;然后对其训释内容做了归纳,可分为释字词、释名物、释典制、释典故、作题解五类。四、从李善《文选注》看纬书的文学意义。《文选注》有几乎三分之一的篇目都引用了纬书,结合纬注与《文选》文本的契合,分别从辞富、事丰、神思、旨深四个方面来阐述纬之于文学创作中词汇的累积、典故的丰富、文学想象的发展、象征手法的深化的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智荣;第四届《文选》学国际研讨会在长春举行[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5期

2 王立群;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J];文学遗产;2005年02期

3 杨明;;《文选》研究的新贡献——读顾农《文选论丛》[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4 汪超;;试论两宋《文选》刊印盛况及其原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汪超;;论《文选》对两宋总集编纂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刘群栋;;《文选》五臣注价值新探[J];中州学刊;2009年04期

7 付琼;;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及其影响[J];学术论坛;2009年07期

8 刘群栋;;当前《文选》研究中的四大热点问题[J];求索;2010年04期

9 赵俊玲;;杨慎《文选》学成就刍议[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增杰;;《文选》注标引小议[J];辞书研究;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丁红旗;;论隋时《文选》学中心在江南的形成及其北移[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2 徐华;;《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C];2012年

3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付丽丽;王瑞芳;;我国篮球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崔玉平;董筱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梁奕华;;小论《文华秀丽集》中的游览诗——通过与《文选》进行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大明;;《文选》编诗“以时代相次”考辨[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文摘杂志社 李朱邋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杨松青;领导干部学习的好帮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赵俊玲;填补《文选》学研究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邱大军;深入学习宣传《文选》切实改进加强各项工作[N];海南日报;2006年

4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刘西昆;省公安厅学《文选》深层推进[N];甘肃法制报;2006年

6 郭久辉;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将进行质量监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通讯员 张晓兰 记者 周俊凤;自治区《江泽民文选》宣讲活动在喀引起强烈反响[N];喀什日报(汉);2006年

8 特约记者 程荣东邋通讯员 易千元;《李白在湖北诗文选注》出版[N];孝感日报;2008年

9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意见[N];菏泽日报;2006年

10 闫志民;真学 常学 深学[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郝P仔;明代《文选》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乔俊杰;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杨赛;任f 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冰冰;李善《文选注》所引纬书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7年

2 徐小霞;《文选》奏议类文体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刘高尚;《文选》李善注引经部佚书考[D];郑州大学;2015年

4 赵亦雅;《文心雕龙》与《文选》诗歌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秀;韩愈诗歌对《文选》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臧鲁敏;《文选》论体文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熊小敏;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8 卢迪;《文选》李善注引部分杂家文献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卢兰;《文选》序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思宇;《文选》表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2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2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