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孟子》和《庄子》论辩艺术比较

发布时间:2020-08-25 16:39
【摘要】:作为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孟子》和《庄子》巧妙地将论辩和文学结合在了一起。将《孟》《庄》散文置于先秦文学的大背景之下考察,不难发现二者在论辩艺术上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对两书作者的影响,即相同的时代背景、散文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得两书在论辩风格上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不同的生活环境、人生际遇以及美学思想则又使两书呈现出各自的文学特色。 两书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论证手法灵活多变(都喜欢使用排比句、寓言等)、论证语言精妙准确、文字感染力极强,并且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实社会。但分析之后也能发现《孟》《庄》散文的论辩艺术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即语言风格、论证方法、寓言运用以及结构条理等方面的差异。语言风格上,《孟子》具体简洁,《庄子》抽象华丽;论证方法上,《孟子》喜引经据典,《庄子》则较少为之;寓言使用上,《孟子》寓言的篇幅短小,以人为主;《庄子》寓言的篇幅较长,多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主。另外,在结构条理上,两书的问答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理清两《孟》《庄》论辩艺术上的同与异,考察后世散文对两书论辩艺术的吸收和发展,有利于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和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瑾辉;;清代《孟子》考据学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徐芳;;《庄子》论辩艺术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夏先培;怓亚荣;;《论语》《孟子》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夏治国;庄子美学浅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肖永明;;汉唐《论语》《孟子》学流变及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凤泉;;先秦诸子散文综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赵佳丽;;庄子寓言文学的特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曾义;;《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特征新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刘洪仁;《孟子》杂文的论辩艺术与讽刺艺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振奇;《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启发;《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朱媛凤;朱熹《孟子》三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赵建国;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安凤;孟子美学思想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3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3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