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庄子》论辩艺术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瑾辉;;清代《孟子》考据学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徐芳;;《庄子》论辩艺术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夏先培;怓亚荣;;《论语》《孟子》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夏治国;庄子美学浅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肖永明;;汉唐《论语》《孟子》学流变及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凤泉;;先秦诸子散文综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赵佳丽;;庄子寓言文学的特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曾义;;《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特征新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刘洪仁;《孟子》杂文的论辩艺术与讽刺艺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振奇;《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启发;《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朱媛凤;朱熹《孟子》三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赵建国;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安凤;孟子美学思想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3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