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北宋笔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6:19
【摘要】:相对于宋词、宋诗、宋文而言,宋代笔记的研究一直较为缺乏。然而,随着宋代笔记文献、文学价值的逐步发掘,20世纪90年代以来,单本著作研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研究视野也更加广阔。同时,在文献整理方面,上海师范大学以扛鼎之力接下了最基础的资料汇集、整理任务,搜罗并点校近500种宋人笔记,拟为学术界提供一部系统整理过的《全宋笔记》。在《全宋笔记》的汇集、整理、出版工作已经过半的情况下,对宋人笔记的全方位研究应当被提上日程。鉴于《全宋笔记》的北宋部分已经完成出版,基本材料较为完善,笔者将以北宋笔记为对象,从“话题”、“作者”、“文学性”三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做出初步的探讨和总结。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关于宋代笔记的单书、内外部研究,对北宋笔记做出整体把握。文章主体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关注北宋笔记的主要话题以及整体面貌,并研究唐宋转型的视域下北宋时人书写表达特征的转变。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作者身份,做出“士大夫”、“未仕文人”、“僧道隐士”的层级区分,和“五代入宋”、“成长于宋”的时代差别,并从序跋、正文中揣摩其创作心态,从写作动机和成书过程上把握整个北宋笔记的风格形成,最后对北宋笔记呈现出的一些特征予以解释。第三部分聚焦北匕宋笔记的文学价值,先从其保存资料的特性入于,盘点北宋笔记中的文学批评材料,再把笔记视为相对独立的文学作品,对其创作体制和文学地位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北宋笔记话题的整体把握,对笔记作者身份、表达方式的关注,对北宋笔记创作心态、内容特色的挖掘,对北宋笔记文学和文学史意义的书写,试图显示文献整理不可磨灭的功绩,彰显北宋笔记本身的面貌和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磊;;宋代士人山水游宦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建构[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2 王渭清;;苏轼散文体制创新管窥——苏轼散文文体形态论之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周建军;;从师友交游看欧阳修的文学成长道路[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4 唐春生;;宋代翰林学士知贡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范洁;;浅论王安石翻案诗的政治思想及理性精神[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6 张建雄;;苏轼词在当时的传播[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李强;;北宋“诗文干政”与士风——以仁宗庆历之际为中心[J];东岳论丛;2008年02期

8 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廖泓泉;;论北宋前期词的地域性特点[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胡颖佳;;论苏轼簪花的大乐与小乐——《吉祥寺赏牡丹》的文化学阐释[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连旗;北宋嘉yP二年进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5 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马俊芬;宋词与苏杭[D];苏州大学;2011年

7 高锋;以词话为中心的宋元词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赵建梅;唐大和初至大中初的洛阳诗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亚娜;楼钥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慧鹃;尹洙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娜;文彦博交游与诗歌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朱筱文;祖无择诗文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马明玉;苏轼贬谪期间书信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李亮亮;蔡}[《西清诗话》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坤新;彭龟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朱少山;北宋皖南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瑞;黄庭坚学陶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