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秀”的美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03 12:12
《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文论著作,一向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著称于世。而其中“隐秀”论的提出可以称得上是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一种合璧,是对当时文学理论核心问题的一个重要总结。因此,《文心雕龙》及其篇章内容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学者争相探讨和研究的对象,从最初的译注、原文解析、翻译到单篇的具体研究、不同部分理论的分析以及全书系统的论述,《文心雕龙》的研究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随着文学样式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其理论又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隐秀”及其相关理论重新进行论证,以适应文学发展的需要。 本文首先对《文心雕龙·隐秀》中“隐秀”的具体涵义进行了解析,分别对何谓“隐”、何谓“秀”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探讨了“隐”与“秀”的关系,接着从整体出发研究“隐秀篇”并关注其在《文心雕龙》中的地位,并根据“隐秀”的意义和刘勰的创作理念进行了应用方面的分析。随后对“隐秀”特殊的美学意蕴进行了探究,并进而对各种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隐秀”进行具体运用方面的阐释,从而突出了“隐秀”美对于各种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时也论证了对于各种文体,都要合理运用“隐秀”,万变不离其宗,遵守刘勰所提出的“隐秀”的本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文章最后从“隐秀”的文艺社会化角度提出不仅要将“隐秀”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文学理论,还要将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重新定位其意义与价值,重新回归其本质,并有效而适度地利用“隐秀”这一文学创作方法,继承和发展刘勰的文学创作理念和态度,创作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位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本文编号:2811410
【学位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舆膳宏;《文心雕龙》隐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成远镜;隐秀与意境比较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陈良运;勘《文心雕龙·隐秀》之“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陶水平;《文心雕龙·隐秀篇》主旨新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秦海英;《文心雕龙·隐秀》主题新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6 郑铁生;《文心雕龙·隐秀》篇关于意象建构的审美规范[J];嘉应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徐贞;释“秀”——探寻《文心雕龙·隐秀篇》美学意义的一个角度[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王力坚;言意之辨与隐秀之象——论正始诗歌的意象表现特征[J];齐鲁学刊;1998年05期
9 皮朝纲;从《文心雕龙·隐秀》篇看刘勰的美学观[J];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10 姚爱斌;从“义生文外”到“情在词外”——刘勰“隐秀”论的本义、影响与误读[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81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