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9:42
   苏轼是一位在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家,其人其作被众多后世学者所推崇。张耒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没有苏轼大,却也被苏轼视为嫡系弟子,并肯定其文学功力。北宋时期,新旧两党纷争不断,对变法并不认同的苏轼受到支持变法的新党排挤,屡遭贬谪。张耒一生都在追随苏轼,也被打上与苏轼同党的烙印,并遭贬谪。在苏轼与张耒诸多贬居地之中,古城黄州是二人共同被贬谪的地方。苏轼与张耒在黄州文学创作的异同是本文的主要论题,本文分六个部分对这个论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讲述苏轼、张耒被贬谪黄州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宋代中期,国力积贫积弱,新旧两党关于是否实行变法产生严重分歧。经过长期残酷的党争,失利一方的官员即行贬谪。被贬谪的官员分为安置、编管等数个待遇不同级别。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张耒因支持苏轼,连坐党籍,也两次被贬黄州。 第二部分概述苏轼、张耒被贬谪黄州前后的心路历程。宋代,儒释道合流遍及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对文士的影响颇深。正是由于这种大环境的影响,谪居黄州的苏轼、张耒在遵从儒家准则的同时,又积极求佛问道。黄州期间,苏轼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张耒在心态上也较为坦然。 第三部分探讨苏轼、张耒二人在黄州文学创作题材上的异同。黄州期间,苏轼热衷交游,喜览山水,积极养生,其作品多为交游、览赏、养生等题材;张耒祖籍安徽亳州,初到黄州对当地的风物、气候等多感不适,在其作品中屡有体现,期间身边妻儿的陪伴,也使得张耒的少数作品中表现为亲情题材。苏轼、张耒贬居黄州期间,虽徒有虚职,但对民情民生的关注仍不减当年,其文学作品多为民情民生题材。 第四部分研究苏轼、张耒二人在黄州文学创作风格上的异同。风格即人,随着苏轼、张耒在黄州期间心态逐渐趋于平和,二人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也以平淡为主。苏轼在保持平淡风格的同时,其一些诗词又延续了前期的豪放,张耒的文学风格则趋渐成熟。 第五部分集中论述苏轼、张耒二人黄州文学创作的成就及影响。首先,在文学成就上,苏轼居黄期间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张耒居黄期间编修了《柯山集》,黄州文学创作可以说是苏、张二人文学生涯的高峰。其次,在对黄州当地才俊的影响上,由于苏轼、张耒与黄州潘家都有交情,二人对潘大临等人在文坛上的崛起起了较为关键的作用。再次,在对自身的影响上,苏轼在后来谪居岭海期间,其心态更为超脱;张耒离黄后,心态虽有起伏,但总体上依然能保持乐观。最后,在对文学史的影响上,苏轼的黄州文学创作开创了宋代贬谪文学的旷达之风;张耒居黄期间所提出的一些创作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六部分主要介绍苏轼、张耒二人之间的影响与传承。张耒始终不渝的追随苏轼数十年,苏轼作为文学大家对张耒影响颇深。苏轼反对文字险怪的创作理论为张耒所接受,张耒的一些诗歌则直接模仿苏轼。 苏轼谪居黄州四年有余,张耒谪居黄州八年之多,不同时期二人均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贬居黄州期间,苏轼在当时已是文坛宗主,张耒则虚心追随,二人在黄州文学创作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苏轼毕竟文才雄略,心胸旷达,张耒则因自身的局限性与个性束缚,二人在黄州文学的创作上又表现出不同之处。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研究现状
一、苏轼、张耒贬谪黄州的背景
    (一) 宋代党争及官员的贬谪
    (二) 宋代官员降黜类制度
    (三) 苏轼与“乌台诗案”
    (四) 张耒三莅黄州与两坐党籍
二、苏轼与张耒谪居黄州的心态
    (一) 宋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大环境
    (二) 苏轼、张耒思想上儒释道的融合
    (三) 苏轼:超越自我
    (四) 张耒:坦然处之
三、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的题材
    (一) 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共同题材:关注民情民生
    (二) 苏轼黄州文学创作的题材
        1. 表现交游
        2. 描写山水
        3. 叙写养生
    (三) 张耒黄州文学创作的题材
        1. 再现风物
        2. 反映气候
        3. 凸显亲情
四、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的风格
    (一) 苏轼、张耒平淡自然的主导风格
    (二) 苏轼:延续其豪放风格
    (三) 张耒:成熟稳重的风格
五、苏轼、张耒黄州文学创作的成就及影响
    (一) 黄州文学创作的成就
        1. 苏轼:创作高峰在黄州
        2. 张耒:编著《柯山集》
    (二) 对黄州青年才俊的影响
        1. 苏轼与黄州潘家的世交
        2. 张耒与潘大临的邻谊
    (三) 对自身离开黄州后的影响
        1. 苏轼:岭海时期心态依旧超脱
        2. 张耒:晚年心态趋于复杂
    (四) 对文学史的影响
        1. 苏轼:开宋代贬谪文学旷达之风
        2. 张耒: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
六、苏轼、张耒文学创作的传承
    (一) 苏轼对张耒的影响
    (二) 张耒对苏轼的追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雷;;张耒的家世生平与著述版本[J];安徽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2 王振汉;试问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崖州——苏轼组诗分析[J];渤海学刊;1992年01期

3 戚荣金;;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梁丽丹;;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兆鹏,徐三桥;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刘红红;;超越与执着——张耒与秦观贬谪心态之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饶学刚;;姓名高挂在黄州——苏东坡文艺创作高峰在黄州初探[J];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03期

8 陈礼生;;齐安放怀自得——苏东坡与黄州潘家交往简述[J];黄冈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9 杨胜宽;改革与人生:苏轼、张耒的共同话题──兼论黄州之贬对二人的影响[J];黄冈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10 梅大圣;论苏轼黄州词的文化生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文奇;张耒及其诗歌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骆晓倩;苏轼黄州文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田宝;贬谪文学与超越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3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3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