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谏者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6:28
以往的《左传》人物形象研究中,对谏者形象的研究是比较零散的,对其语言辞令的研究,也多关注行人辞令的情况,对《左传》中出现的大量谏说情况关注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左传》中的谏者形象进行研究。 第一章对“谏者”的含义进行界定,并对《左传》谏者形象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重点涉及按人物的社会阶层及身份所分的各类谏者形象。对按其他标准分的类进行简要分析。 第二章是对其谏说行为进行的分析。根据其语言技巧及语言风格,可以分为直言劝谏、婉言巧谏和激烈强谏三类。另外,对谏辞中引用、比喻、反讽等技巧的运用进行相应的分析、鉴赏。简单分析谏说行为涉及的双方的心理。 第三章共分为伦理约束下的身份意识、“惩劝”意图的实施主体、崇礼尚德的价值取向三个小节,主要是对《左传》谏者形象的意义与文化内涵进行的研究。 第四章简要论述《左传》谏者形象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左传》谏者形象定义及分类
1.1 《左传》谏者形象定义
1.2 《左传》谏者形象分类
1.2.1 按社会阶层及身份划分
1.2.2 按进谏次数及人物出现频率分
1.2.3 按进谏方式分
1.2.4 按进谏风格及语气强弱特点分
1.2.5 按进谏结果分
2 《左传》谏者形象的谏说行为分析
2.1 直言劝谏
2.2 婉言巧谏
2.2.1 引用
2.2.2 比喻
2.3 激烈强谏
3 《左传》谏者形象的文化内涵
3.1 伦理约束下的身份意识
3.1.1 宗法伦理下的时代背景
3.1.2 春秋时代的君臣伦理
3.1.3 身为臣子的身份意识
3.2 “惩劝”意图的实施主体
3.2.1 “惩劝”主题的一贯性
3.2.2 “惩劝”意图实施的途径
3.2.3 谏者作为“惩劝”意图的实施主体的体现
3.3 崇礼尚德的价值取向
3.3.1 《左传》中的“劝善”
3.3.2 《左传》对礼和德的崇尚
3.3.3 谏者身上礼和德的体现
4 《左传》谏者形象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1 《左传》谏者形象的特征
4.1.1 《左传》谏者是不同于书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特殊群体
4.1.2 《左传》谏者具有不同于战国时期类似人物的特殊属性
4.2 谏者人物形象对后世影响
4.2.1 惩劝功能的延续
4.2.2 人格精神的弘扬
4.2.3 语言技巧的开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36838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左传》谏者形象定义及分类
1.1 《左传》谏者形象定义
1.2 《左传》谏者形象分类
1.2.1 按社会阶层及身份划分
1.2.2 按进谏次数及人物出现频率分
1.2.3 按进谏方式分
1.2.4 按进谏风格及语气强弱特点分
1.2.5 按进谏结果分
2 《左传》谏者形象的谏说行为分析
2.1 直言劝谏
2.2 婉言巧谏
2.2.1 引用
2.2.2 比喻
2.3 激烈强谏
3 《左传》谏者形象的文化内涵
3.1 伦理约束下的身份意识
3.1.1 宗法伦理下的时代背景
3.1.2 春秋时代的君臣伦理
3.1.3 身为臣子的身份意识
3.2 “惩劝”意图的实施主体
3.2.1 “惩劝”主题的一贯性
3.2.2 “惩劝”意图实施的途径
3.2.3 谏者作为“惩劝”意图的实施主体的体现
3.3 崇礼尚德的价值取向
3.3.1 《左传》中的“劝善”
3.3.2 《左传》对礼和德的崇尚
3.3.3 谏者身上礼和德的体现
4 《左传》谏者形象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1 《左传》谏者形象的特征
4.1.1 《左传》谏者是不同于书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特殊群体
4.1.2 《左传》谏者具有不同于战国时期类似人物的特殊属性
4.2 谏者人物形象对后世影响
4.2.1 惩劝功能的延续
4.2.2 人格精神的弘扬
4.2.3 语言技巧的开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清兰;查清平;;婉转曲折 辞简意深——《左传》谏说辞令的解读[J];名作欣赏;2009年20期
2 贺陶乐;《左传》谏说应对的策略艺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贺陶乐;;谈先秦外交谏说的攻心策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高旭;;君主专制下的两难言说——论韩非的“谏说”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焕玲;;秘书的谏说艺术——从韩非子的《说难》谈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6 李明哲;;谏说之难——劝谏群文阅读教学实录[J];读写月报;2018年33期
7 贺陶乐;先秦外交谏说的非语言艺术[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孙南京;;认识你自己[J];青春期健康;2015年13期
9 佚名;;远见[J];意林;2016年07期
10 聪明的傻瓜;;懂得节制的分寸[J];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2008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玉凤;《左传》谏者形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琳琳;《国语》对话的文学与思想意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4 王绍燕;《左传》女性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6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