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

发布时间:2017-04-03 21:23

  本文关键词: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历史情形而言,文学与影视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多重纠结与双向互动的深刻关联。电影电视的历史,是从各种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获得独立性的历史,其中从文学中接受的滋养尤为丰富。20世纪中叶以降,文学对于影视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影视艺术对文学文体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影视剧本的固化形态得以实现。影视剧本以文字形态存在,却是受影视艺术样式限定的特殊文学形态。与此同时,影视剧本的文学价值又是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 影视 纠结 互动
【分类号】:J90-05;I0-05
【正文快照】: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影视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是一个耐人寻味而又难以达成共识的话题。一方面,二者作为时代的艺术“镜像”,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行使着感应时代脉搏、映照历史变迁的使命;另一方面,二者各自的美学规范和艺术特性,在历时和共时的层面上均表现为复杂的互映互动、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振华;时代的双重奏——初探新时期中国文学与电影的互映互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张金龙;论电视艺术与纯粹艺术的距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正面价值[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陈波;;蒙太奇——艺术美的共通之术[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5 王健;;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电影评介;2007年03期

6 颜纯钧;从剧本的文学性到电影的文学性[J];电影艺术;2000年06期

7 何希凡,龚奎林;新时期中国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互动及其未来走向[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颜纯钧;论文学对电影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9 颜纯钧;;电影结构新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梁国伟,卢志茂;从“现实性”走向“幻觉化”——数字技术与电影形式美的创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李红秀;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D];四川大学;2006年

4 龚金平;作为历史与实践的中国当代电影改编[D];复旦大学;2006年

5 申载春;小说:在影视时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晓林;叛逆与困惑[D];苏州大学;2005年

8 苏锋;动画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傅明根;大风起兮[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史伟;论中国电影产业化形势下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蔚;电影中变奏的符号—跃动的节奏韵律[D];四川大学;2007年

3 葛宗男;中国动画教育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07年

4 刘开斌;扬起你的笑脸[D];南昌大学;2008年

5 谢曦林;电视文化中的媚俗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春平;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品格的叙述与展示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姚婷;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与时间[D];南昌大学;2007年

8 孙为;数字媒体中的动态文字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黎明;传统宗教的现代回响[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姜林琳;浅析手机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空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嘉枋;文学性传记写作也应求实存实——暨与刘熊同志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2 ;当前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倾向[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

3 翁世荣;;关于电影文学的浅见[J];电影新作;1982年06期

4 王永宏;;加强纪录电影的文学性[J];电影艺术;1982年11期

5 竹亦青;《巴山秀才》的传奇性和文学性[J];当代文坛;1983年10期

6 郑会为;谈语文科的文学性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钟惦h,

本文编号:285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