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文论的普世价值初论

发布时间:2017-04-04 09:01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论的普世价值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这种普世价值的显现,不仅是当下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点,体现了学术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国文化贡献于人类、与世界分享自己艺术情怀的一种表达。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传统文论 普世价值 文化交流 跨文化语境 会通 中国文论 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不仅创造了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也积累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丰富的文艺理论资源,形成了中国固有的文艺传统与文论体系。这一点,千百年来并没有人怀疑,但至今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如何将它们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与整个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道;“诗言志”与“思无邪”的共同旨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魏饴;中国散文审美传统新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皮元珍;;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玄学与魏晋文学批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陆卓宁;三论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殊途同归——同一的民族文化根性和心理态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宗廷虎,李金苓;略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贵华;略论清代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刁生虎;;隐喻与比兴——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鹏飞;立“象”以尽意——魏晋审美意象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刘绍瑾;以比较的视野看刘勰的复古文学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10 靳健;;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及其教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金坤;;《风》《骚》“弃妇情结”探论——以《氓》、《谷风》、《柏舟》与《离骚》为中心[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2 王长华;易卫华;;孔颖达《诗》学观论略[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邹然;辛树洪;;四句定型的象理契合艺术——《诗经》起兴通例[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4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嫩生;戴震诗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7 丁进;周礼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8 于志鹏;宋前咏物诗发展史[D];山东大学;2005年

9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银湘;《诗经》“颂”诗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夏静;礼乐传统中的先秦两汉文论[D];四川大学;2003年

3 程捷;从《边城》到《长河》——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力明;论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意象理论观照下的审美化阅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静;张惠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邓云涛;国故与新知的不同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8 毛振华;《左传》赋诗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黄贞权;孔颖达《毛诗正义》的文学阐释思想[D];暨南大学;2005年

10 佘爱春;生态视野中的沈从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达专;;补充与晕化[J];上海文学;1984年06期

2 ;新春寄语[J];名作欣赏;1986年01期

3 冯宪光;中西文论比较的立足点[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4期

4 吴长庚;;古典诗词中的朦胧意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5 刘文刚;;我国传统文论的历史发展与外来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李达宇;论形象思维的动态系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5期

7 倪彬;任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学习《读第五才子书法》随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张佳生;;八旗文论五评[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6期

9 傅谨;;王国维“境界说”辨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高峰;文艺的根本特性宜为“情象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龙隼;;传统文论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黄卓越;;心源说:唐宋派文论中佛学要素之考辨[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李晓南;;后现代人学话语与后现代文明模式[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马晓彬;;毛泽东文艺源于生活论探析[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亦园;;从“海滨邹鲁”到“海滨中原”——闽南文化的再出发[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胡兆云;;论美国文化中的和解精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书道;;当代世界价值冲突的实质与根源[A];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世文;;全球化之时空本质与中国英语教育革命[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汶成;全国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1年

2 董学文 金风;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N];人民日报;2001年

3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要素[N];河南日报;2002年

4 丁东;世界公民的人文底线[N];中国财经报;2003年

5 姚文放;对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的一次想象[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文学所“学科学术前沿报告”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赵炜;比较诗学的“美学沉思”[N];光明日报;2003年

9 尹蓉;哈佛教授的《中国文论》[N];解放日报;2003年

10 吴增定;古老中国文明的现代期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莹;中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概论的发轫与演变[D];暨南大学;2002年

2 邓纲;WTO非关税措施协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邓新华;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关于普世伦理研究的若干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瑛;“妙悟”说的二十世纪研究综述及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传承[D];西北大学;2002年

3 胡珍贵;论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4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5 饶向阳;胡适方法:一种现代中国元方法的建构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邓伟龙;章学诚文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军;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9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马达;曹魏三祖诗歌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论的普世价值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