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21:52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以考据学、阐释学、功能学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文本研究为突破点、故事研究为重点、同时兼顾艺术特色,对《百喻经》展开多方面的研究。首先,文本研究。由于梵文本《百喻经》已缺失,故造成该经原文本的成书时间不得而知,传译情况不详,分卷不清等问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逐一研究:一、通过汉译《百喻经》内容的考察,可推知原文本《百喻经》大约成书于公元400年至450年之间,具体时间不详。二、通过对《笑林》所收录两则故事的全面分析,进而论证出与现存汉译本《百喻经》相类似的某些故事,至少在魏晋时期已通过口头传入中土。并且至少在东晋时期已被书写辑录、形成一些零星的残本,同时被僧人选入佛经中。三、汉译《百喻经》的翻译时间包括开始翻译和完成翻译两个方面,经考证可知,该经的翻译历时一年多,在永明九年(公元491)间开始翻译、至永明十年(公元492)后半年内译出,并且它的翻译活动可能是在官方的要求和帮助下进行的。四、通过对汉译《百喻经》分卷流变的梳理,考证出该书的最初风貌为十卷、含一百则故事。其次,故事研究。阐释《百喻经》与中印民间文学的天然联系,研究思路可图示为:探究故事源头(古印度民间故事)→被收...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的选题内容与价值
二、 《百喻经》研究状况
三、 《百喻经》研究的开拓空间
四、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百喻经》文本略述
第一节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代及传译诸况略考
一、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间拟测
二、 故事传入以及形成文本时间考论
三、 翻译诸况略考
第二节 《百喻经》版本考证
一、 分卷的差异
二、 故事篇目总数的争议
第二章 《百喻经》与中印民间故事
第一节 《百喻经》故事探源
第二节 《百喻经》故事之流传
一、 《百喻经》在中土的传播与影响
二、 《百喻经》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章 《百喻经》之艺术特色
第一节 《百喻经》之讲说方式
一、 譬喻释名
二、 《百喻经》之譬喻分析
第二节 《百喻经》之句式
第三节 《百喻经》之语体
一、 非文言非口语
二、 含有大量外来词汇
三、 含有大量的被动句式及复音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譬喻理论研究[J]. 刘正平. 宗教学研究. 2010(01)
[2]佛经故事与哈萨克民间故事[J]. 刘守华.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1)
[3]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J].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4]《百喻经》之研究[J]. 王孺童. 法音. 2007(10)
[5]汉译佛典中“所V”式被动句来源小议[J]. 何亮. 古汉语研究. 2007(03)
[6]佛经文学与六朝“世说体”小说创作[J]. 刘惠卿. 求索. 2007(03)
[7]朝鲜民间故事与《百喻经》之关联探微[J]. 李官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8]《列异传》、《笑林》、《神异传》成书年代考[J]. 魏世民. 求索. 2004(07)
[9]《百喻经》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J]. 陈洪. 佛学研究. 2003(00)
[10]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J]. 孙昌武. 文学评论. 2000(05)
本文编号:2911281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的选题内容与价值
二、 《百喻经》研究状况
三、 《百喻经》研究的开拓空间
四、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百喻经》文本略述
第一节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代及传译诸况略考
一、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间拟测
二、 故事传入以及形成文本时间考论
三、 翻译诸况略考
第二节 《百喻经》版本考证
一、 分卷的差异
二、 故事篇目总数的争议
第二章 《百喻经》与中印民间故事
第一节 《百喻经》故事探源
第二节 《百喻经》故事之流传
一、 《百喻经》在中土的传播与影响
二、 《百喻经》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章 《百喻经》之艺术特色
第一节 《百喻经》之讲说方式
一、 譬喻释名
二、 《百喻经》之譬喻分析
第二节 《百喻经》之句式
第三节 《百喻经》之语体
一、 非文言非口语
二、 含有大量外来词汇
三、 含有大量的被动句式及复音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譬喻理论研究[J]. 刘正平. 宗教学研究. 2010(01)
[2]佛经故事与哈萨克民间故事[J]. 刘守华. 西北民族研究. 2010(01)
[3]简论汉译佛典之“譬喻”文体[J].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4]《百喻经》之研究[J]. 王孺童. 法音. 2007(10)
[5]汉译佛典中“所V”式被动句来源小议[J]. 何亮. 古汉语研究. 2007(03)
[6]佛经文学与六朝“世说体”小说创作[J]. 刘惠卿. 求索. 2007(03)
[7]朝鲜民间故事与《百喻经》之关联探微[J]. 李官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8]《列异传》、《笑林》、《神异传》成书年代考[J]. 魏世民. 求索. 2004(07)
[9]《百喻经》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J]. 陈洪. 佛学研究. 2003(00)
[10]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J]. 孙昌武. 文学评论. 2000(05)
本文编号:291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1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