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阅微草堂笔记》百年英译述评:1895—2014

发布时间:2022-12-25 15:42
  由于国内外译者的共同努力,《阅微草堂笔记》目前已经历至少20次英译。自19世纪末以来,《阅微草堂笔记》的各种零散译文及节译本呈现出从简单到深入的趋势。从提取故事的宗教寓意、聚焦志怪以满足读者的狐鬼幻想,再到展现故事背后的社会风貌,译者的解读逐渐靠近纪昀著书的本意,翻译的方式也从改写情节迁就本国读者逐渐变为呈现文本的原有风格。其中金大逸和卜立德的译本对拓宽《阅微草堂笔记》的接受起着重要作用。西方汉学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史料价值,对它的英译和研究从未停止,促进了笔记这一独特文学体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笔记》首次英译:传教士 的创造性活动
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英译:狐鬼幻想 的延续和劝惩意图的提取
三、期刊、论著中的英译: 文本价值的研读基础
四、节译本:关注著书的本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百年传播(1842—1949)[J]. 朱振武,杨世祥.  蒲松龄研究. 2015(01)
[2]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阅微草堂笔记》的最早西译本研究[J]. 陈婷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3]文化典籍的外译与接受语境[J]. 廖七一.  东方翻译. 2012 (04)
[4]自我投影与他者审视——论托马斯·塞尔比的《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J]. 宋丽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5]论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选集与经典重构:从白之到刘绍铭[J]. 陈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04)
[6]英语世界《聊斋志异》译介述评[J]. 何敏.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02)
[7]《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J]. 魏晓虹.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介绍一部中国散文经典译作——兼谈David Pollard的汉英翻译艺术[J]. 刘士聪.  中国翻译. 2005(02)



本文编号:3726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726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