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曹丕“文气”说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17:33
  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史上,建安时期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建设都可称得上是一个辉煌的时期,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代。在文学理论方面,这一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主体之才性和文学创作至要关联的崭新命题。这一命题在建安时期出现并非偶然,它与当时的人物品藻思潮关系甚密。曹丕最早把哲学之气引入文论,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也同样具有创始之功。其“文气”说既论述了创作主体的先天禀赋在文学创作中的关键地位,而且也强调了后天修养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文本之气与不同艺术风格关系的探讨也是作者在“文气说”的重要内容。从建安时代开始,文学开始走向自觉,所以,对文学独立价值的追问也是《典论·论文》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而这也与曹丕的“文气”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历来大家对其研究也较之曹丕的诗歌来得更为细密。而且在这诸多研究中,关于他所提出的“文气”说的研究更为突出,因为这一论题涉及到文学创作的核心问题——“文气”,在这方面成果颇丰,且许多看法已成定论。但是仔细推敲却发现有一些观点令人心中生疑。本文打算就这些问题...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文气”说产生的渊源与背景
    第一节 “文气”说产生的哲学依据
    第二节 音乐理论对“文气”说的影响
    第三节 “文气”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释“文气”
    第一节“文气”说的内涵及其产生机制
    第二节“文气”的清与浊及曹丕的倾向
    第三节“文气”在作品中的实现手段
第三章“文气”说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自唐至明清“文气”说的发展
    第二节“文气”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J]. 孙昌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3)
[2]生命谐和与审美创造——论“养气”说的生命美学意蕴[J]. 许家竹.  东岳论丛. 2005(02)
[3]曹丕文学思想的原创性[J]. 吴建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4]鲁迅论“三曹”[J]. 王海青.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5]对曹丕“文气论”的再认识[J]. 马芹芬.  呼兰师专学报. 2003(03)
[6]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赋论[J]. 袁济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7]魏晋才性观与人化批评[J]. 朱忠元,刘朝霞.  甘肃社会科学. 2002(05)
[8]气韵与文气辨[J]. 王念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9]古代气论的三种形态及其美学意蕴[J]. 余开亮,蔡永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魏响”诗人曹丕论[J]. 顾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73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73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