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三论当代文学观的人类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7

  本文关键词:“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三论当代文学观的人类学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知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19世纪"世界文学"理念与20世纪"文学人类学"理念相继应运而生。二者之间的变迁既是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变迁,也昭示着封闭的民族文学时代的文学观到后人类学时代的文学观之转型。人类学给20世纪思想的最重要献礼不在于这门学科的知识积累本身,而在于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给当今人类所带来的再一次思想启蒙作用。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从人类学研究拓展到文学及人文学科创新实践的过程,正在改变殖民时代遗留在学术与教育制度中的残余势力,开启全新的文学观与批评伦理。中国学者对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诉求,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的老话语,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的推广应用潜力。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
【关键词】人类学转向 世界文学 文学人类学 文化多样性自觉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一、“人类学转向”问题由来本文是近3年来的系列论文第3篇。其一为《当代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人类学转向》(王宁主编《文学理论前沿》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 48页),2009年春曾作为研究生教材在台湾中兴大学开课讲授,修订后成为笔者的《文学人类学教程》第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与“再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2 宋德发;张铁夫;;比较文学:向死而生——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3 谢永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浅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4 尹星;;阅读世界文学的挑战与对策——大卫·达姆罗什的《怎样阅读世界文学》[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5 叶舒宪;;从“世界文学”到“文学人类学”——文学观念的当代转型略说[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7期

6 陈泓;熊黎辉;;关于“走向世界文学”及其他[J];文学评论;1989年01期

7 刘介民;21世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断想[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3期

8 蒋岱;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合并的点滴思考——兼与陈`窍壬倘禰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9 宋德发;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2003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纪要[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1期

10 李滟波;龙超云;;论西方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论著的理论贡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庸鉴;世界文学新走向——开放 包容 多样化[N];文艺报;2004年

2 谭桂林;“世界文学”与文学的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5年

3 季水河;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对话[N];人民日报;2004年

4 宋德发;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N];文艺报;2005年

5 秦岚;译林三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王丽;一个赏心悦目的“大花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实习记者李玉 通讯员刘津芳;世界文学的判定标准具有相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陈菁霞;世界文学正从乌托邦变为审美现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于新超 王 军;文学如何对现实说话?[N];北京日报;2005年

10 张颐武;“盲点”的焦虑[N];北京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3 吴

本文编号:391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1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