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从“是什么”到“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7-05-25 11:12

  本文关键词:文学:从“是什么”到“怎么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一、"反本质主义"与"文学观念的终结"在今天这个各美其美、各好其好的时代,强要作答"文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先锋文学 反本质主义 文化研究 纯文学 生长性 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 文学实践 文化空间 文学理念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反本质主义”与“文学观念的终结”在今天这个各美其美、各好其好的时代,强要作答“文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也许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像今天这样花样繁多,现代社会的传媒的发达不仅使海量文学作品更容易被读者获取,而且也缔造出众多新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南帆;;文学:构成和定位[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2 吴炫;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J];文艺研究;2007年12期

2 杨庆祥;;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J];南方文坛;2007年06期

3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姚爱斌;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现代阐释学视野中的《毛诗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万书辉;QQ":公共空间的双重逃逸[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万书辉;本雅明:经验与故事[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臧运峰;王颖吉;;破碎的寓言:试论品特的威胁喜剧[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8 谢有顺;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我读范小青的《女同志》[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9 刘小新;“纯文学”概念及其不满[J];东南学术;2003年01期

10 蒋桂琴;翻译的政治性和翻译政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凤祝;刘丽荣;;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本雅明的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2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际兵;刘震云小说的寓言景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盛百卉;审美意识形态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5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李敏;娱乐新闻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辉;;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2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3 陶东风;;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熹;;从意识形态性到主体意识崛起——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发展变化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杜吉刚;谢春平;;文学本质:一个多元性的存在空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宋艳霞;;哲学思潮演变下文学由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的变迁[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周红兵;;文学研究、反本质主义与日常生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范永康;刘锋杰;;建构主义文论再反思[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6 田龙过;;《文学理论》教材中反本质主义文学提问方式的再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徐向阳;;汉译西方诗学话语空间的拓展——摭论代迅先生《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的理论视界[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8 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9 张大为;;走向理论的深处——关于“元文论”的若干问题[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10 王坤;;西方思维与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点批判[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先锋文学还是个“小伙子”[N];北京日报;2002年

2 解玺璋;先锋文学的末路与新生[N];北京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石一宁;“先锋文学”为何沉寂了?[N];文艺报;2006年

4 洪治纲;原创力·洞察力·思考力[N];文艺报;2009年

5 南志刚;先锋文学的回归与抵抗[N];文艺报;2006年

6 陈超;文学的想像力与可信感[N];文艺报;2003年

7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马焕军;加强形式美学的研究[N];文艺报;2007年

9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梁君;重建文学:从“本土化”再出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微;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夏开丰;当代英美艺术哲学关于艺术定义问题的逻辑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耕野;文学写作真诚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范建刚;“元批评”[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从“是什么”到“怎么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3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