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转折与延伸—1985年《人民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06:03
  1985年对中国文坛而言,极具转折意义。寻根文学如火如荼,“现代派”小说、先锋文学等竞相涌现。所有这些新的审美风向、新的文学探索都可以在《人民文学》上找到踪迹。因此,本文将从1985年《人民文学》这样一个小的切入点入手,探究《人民文学》在当代文学重要转折点上是如何组织文学生产活动的。本文第一章“蓄势与先声”,分析1985年《人民文学》爆发的背景。十七年时期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具有绝对领导权,文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组织化、体制化的运作模式。《人民文学》作为官办刊物,自觉为当时的政权建设服务。文革期间, 《人民文学》被迫停刊。文革结束之后,政治大环境开始转暖,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也在不断开放。《人民文学》历经波折,得以复刊。文学逐渐获得更有审美弹性的空间,转向对文学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新的技巧探索也开始萌芽。第二章“从一元独大到多元并举”。随着审美文化领导权的松动,文学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现实主义独大的创作格局受到冲击,一些新的文学探索竞相涌现并形成流派,创作模式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1985年《人民文学》一改常态,推举新潮作品,比其他期刊更早地显示出对先锋性文学探索的敏感。既推出了《爸...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蓄势与先声
    一、政治文化语境的转变
    二、《人民文学》的复刊
第二章 从一元独大到多元并举
    一、《爸爸爸》与寻根文学
    二、《你别无选择》与现代派小说
    三、《喜马拉雅古歌》与先锋写作
    四、《5·19长镜头》与纪实小说
第三章 从名人文学到新军先锋
    一、开掘新锐
    二、培育新人
第四章 文学组织活动
    一、文学评奖活动
    二、编读创三者互动
        1. 《编者的话》
        2. 创作谈与作家书简
        3. 读者来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76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76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