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5 06:24
  在《西昆酬唱集》现存的三个注本中,成书时间最早的要数清代康熙年间由周桢、王图炜所作的合注本。然而这个注本却流传不广,甚至鲜为人知。在后来的王仲荦注本、郑再时注本中也均未提及此注本,直至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永年先生家藏本的影印本,此书才得以在学界开始流传。鉴于此注本流传不广,且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成果也较为零散,缺乏对该注本的全面研究。本文将对《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进行全面地探讨和深入地研究。周桢、王图炜二人现存资料比较少,笔者主要根据王应奎《海虞诗苑》、《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及周桢现存的部分诗作等,来对周桢的生平、交游以及著述情况加以考证。华亭王图炜家族为世官之家,其妻子蒋季锡为虞山人,是周桢同里好友蒋廷锡之妹,虽未找见周、王二人交游的直接资料,但据此可推断二人应通过蒋廷锡而结识。关于该注本的成书过程因现有资料的缺乏,尚不得而知。论文重在从清初的学风及统治者的政策,虞山文人对西昆体的接受与认识,海虞地区私家藏书之风尚等方面来论述周桢、王图炜注本的成书背景。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成书时间、编排、版式及目录书的著录等情况加以论述。周桢、王图炜在注释《西昆酬唱...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周桢生平、交游、著述考
    第一节 周桢生平考
    第二节 周桢交游考
        一、师学渊源——陈玉齐
        二、集会赋诗——“虞山吟社”
        三、同里好友——蒋廷锡
        四、志趣相投——邵用和
    第三节 周桢著述考
        一、《才调集注》
        二、辑补《情味集》一卷
        三、现存诗作
第二章 王图炜生平、家世、交游及著述考
    第一节 王图炜生平、家世考
        一、户部郎中——王图炜
        二、簪缨望族——华亭王氏
    第二节 王图炜交游及著述考
        一、王图炜交游
        二、王图炜著述
第三章 周、王注本的成书
    第一节 成书背景
        一、清初的学风及统治者的双向政策
        二、清初文人对西昆体的接受与认识
        三、明末清初海虞地区人文荟萃,尤以私家藏书最为繁盛
    第二节 成书情况
        一、成书时间
        二、版式及注释体例
        三、目录书对周、王注本的著录
第四章 周、王注本征引书目考
    第一节 经部书目引用情况
        一、引书统计
        二、多引小学类书目释字词、名物
        三、两汉经书引用频繁
    第二节 史部书目引用情况
        一、引书统计
        二、多引正史类书目以释古人古事
    第三节 子部书目引用情况
        一、引书统计
        二、小说家类书目引次高
    第四节 集部书目引用情况
        一、引书统计
        二、引次以《楚辞》为最
    第五节 单篇作品引用情况
        一、引用统计
        二、所引作品文体多样
        三、引诗以李商隐为最
第五章 周、王注本的注释内容
    第一节 典故
        一、事典
        二、语典
    第二节 人物
        一、历史人物
        二、现实人物
    第三节 典章制度
        一、交通制
        二、舆服制
        三、官吏入值与休假制
        四、宫室制
        五、赋税制、后妃制
        六、宿卫制
        七、丧葬制
    第四节 字词音、义
        一、注音
        二、释义
    第五节 名物
        一、地理名物
        二、动植物
        三、器物
        四、自然天象
    第六节 专有语词及其它
        一、佛、道语词
        二、文学作品
        三、其它事物
第六章 周、王注本的注释方法与特色
    第一节 采用征引式注释的原因
        一、适应《西昆酬唱集》的内容特点
        二、表达注释者的个人感受
        三、训诂学的发展为征引故训提供了条件
        四、周、王二人自身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
    第二节 征引文献的方式
        一、征引原文
        二、征引大意
    第三节 征引式注释的特点
        一、征引广泛,注解详细而不繁芜
        二、引用文献力求最早,释诗句词语原始出处
        三、前文已注过的,后面再次出现时,写“见前注”
    第四节 以史释诗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 周、王注本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周、王注本的价值
        一、校勘价值
        二、辑佚价值
        三、史料价值
        四、注释学价值
    第二节 周、王注本的局限
        一、引用材料上的不足
        二、诗句注释上的不足
        三、征引式注释方法本身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8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8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