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2:23
本文关键词:对《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曾声称,阅读莫言的作品当从《天堂蒜薹之歌》开始。这是莫言35天内写出的激愤之作,1988年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及翻译家葛浩文译为英文。作品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地方---天堂县里发生的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莫言的作品在西方广受喜爱和好评,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教授在忠实于原文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再创作将莫言笔下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呈现于西方读者眼前。但是,目前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依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者将目光停留在了小说的乡土性特征的研究上,而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很少。中国文学若想走出国门,就需要在作品外译方面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和方向指引。既然《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是成功之作,那么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策略。在中国文学的外译当中,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文化缺省是指语言交流时双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种缺省不仅会给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意义上的真空,而且给译者和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本文将以《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为例,分析其翻译特点和翻译策略。第一章将重点介绍莫言和莫言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研究现状,葛浩文其人及其翻译风格与思想。第二章着重介绍文化缺省的定义、给译者带来的挑战和对译者的要求。第三章主要分析《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分类。第四章为主体章节,介绍这本小说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其中包括增益法、替换、直译和释义。第五章为总结部分。
【关键词】: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文献综述8-17
- 1.1 莫言与《天堂蒜薹之歌》8-11
- 1.1.1 莫言简介8-9
- 1.1.2 《天堂蒜薹之歌》的介绍与研究现状9-11
- 1.2 葛浩文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11-14
- 1.2.1 葛浩文的个人经历11-13
- 1.2.2 葛浩文与《天堂蒜薹之歌》13-14
- 1.3 对葛浩文的翻译思想、风格与策略的研究现状14-17
- 1.3.1 葛浩文的翻译思想14-15
- 1.3.2 葛浩文的“忠实”与“再创作”15
- 1.3.3 葛浩文的翻译策略15-17
- 二、文化缺省17-22
- 2.1 文化缺省的研究17-20
- 2.1.1 文化缺省的定义17-18
- 2.1.2 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和美学功能18-20
- 2.1.3 文化缺省与文化缺失20
- 2.2 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译难题20-22
- 2.2.1 文化缺省给译者的挑战20-21
- 2.2.2 文化缺省对译者的要求21-22
- 三、《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22-26
- 3.1 《天堂蒜薹之歌》中词汇造成的缺省22-23
- 3.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造成的缺省23-24
- 3.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习语造成的缺省24-25
- 3.4 《天堂蒜薹之歌》中“猫腔”造成的缺省25-26
- 四、《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26-33
- 4.1 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26-28
- 4.1.1 翻译补偿的定义26-27
- 4.1.2 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27-28
- 4.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增益补偿28-29
- 4.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替换补偿29-30
- 4.4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直译30-31
- 4.5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释义31-33
- 五、总结33-35
- 参考文献35-38
- 附录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丛新强;孙书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评[J];东岳论丛;2013年06期
2 王西强,张笛声;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4 廉亚健;;葛浩文翻译思想探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张伟R,
本文编号:85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5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