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

发布时间:2017-09-27 03:20

  本文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本土化 符号学


【摘要】:本文以较为宽泛的符号学视角,从俄苏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复杂纠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模式来探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合法性与阐释效力的问题。笔者认为从符号学维度来审思,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体现出"集体的失语"状态。如何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话语的阐释力,如何建构具有当代合法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瓶颈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本土化 符号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化研究——以东欧马克思主义文论为重点”(12AZD0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国内、国外面临着失语的危机。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之一是文学阐释的合法性问题。这既意味着理论本身的话语力量,也意味着理论抓取文学现实的效力。可以说,文学理论的阐释力关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未来的命运。从世界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其林;冯春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玉锡;李静;;符号学理论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3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秦秀芳;朱洁;;言语隐喻与非言语隐喻的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马菲;;从符号学解读奥运奖牌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张纯;侯广旭;;“误读”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徐培卿;;从媒介文本看当代消费社会——兼评《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植入式广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张慧瑜;;从符号中拯救历史——对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一种读解[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3期

9 李雨峰;;版权制度的困境[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10 马蕾;;想象的大学——中美大学文化的图像符号学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肖兰;;“新十年”中国动画视觉形象符号学解读[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邓媛;;用历史照亮历史:从《反美阴谋》看菲利普·罗斯的历史文本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玉;;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话语创新的自觉(1921—1927)[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1年

8 杨慧林;;从“差异”到“他者”——对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神学读解[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9 刘晋晋;;反符号学视野下的语词与形象——以詹姆斯·埃尔金斯的形象研究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岚;;博物馆成为城市视觉符号的现实意义[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蒋小平;药品广告对健康消费神话的建构[D];湘潭大学;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s

本文编号:927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7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